精益生产管理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也给企业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企业面对这样的精益生产方式一定要好好的把握,不能不重视,只有运用到自己的企业中,才能为自己的企业获得一定的效益,才能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
1
消除八大浪费
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八大浪费涉及:过量生产、等待时间、运输、库存、过程(工序)、动作、产品缺陷以及忽视员工创造力,只有从根本上消除这些,那么企业就会快速发展起来了。
2
降低库存
精益生产管理是一种追求无库存生产,或使库存降低到极小的生产系统。降低库存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和降低成本,而且低库存是需要高效的流程、稳定可靠的品质来保证的。有很多的企业在实施精益生产时,以为精益生产就是零库存,不先去改造流程、提高品质,就一味的要求下面降低库存,结果可想而知,成本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急剧上升,于是就以此说,精益生产不适合我的行业、我的企业,这种误解是需要极力避免的。
3
建立无间断流程以快速应变
建立无间断流程,将流程当中不增值的无效时间尽可能压缩以缩短整个流程的时间,从而快速应变客户的需要,这点对于精益生产管理是很重要的。
4
关注流程,提高总体效益
什么样的流程就产生什么样的绩效。改进流程要注意目标是提高总体的效益,而不是提高局部的部门的效益,为了企业的总体效益即使牺牲局部的部门的效益也在所不惜,所以,在精益生产管理中,流程管理很重要。流程管理好了,对整体的效益提高是相当大的。
5
全过程的高质量,一次做对
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检验只是一种事后补救,不但成本高而且无法保证不出差错。因此,应将品质内建于设计、流程和制造当中去,建立一个不会出错的品质保证系统,一次做对。精益生产要求做到低库存、无间断流程。
6
顾客需求才生产
在需要的时候,仅按所需要的数量生产,生产与销售是同步的。也就是说,按照销售的速度来进行生产,这样就可以保持物流的平衡,任何过早或过晚的生产都会造成损失。
7
满足顾客需要
满足顾客需要就是要持续地提高顾客满意度,为了一点眼前的利益而不惜牺牲顾客的满意度是相当短视的行为。企业要以实际行动来实践,尽管产品供不应求,在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以前,从不盲目扩大规模,保持稳健务实的作风,以赢得顾客的尊敬。
8
尊重员工,给员工授权
尊重员工就是要尊重其智慧和能力,给他们提供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为企业也为自己做得更好。员工实行自主管理,在组织的职责范围内自行其是,不必担心因工作上的失误而受到惩罚,出错一定有其内在的原因,只要找到原因施以对策,下次就不会出现了。所以说,精益的企业雇佣的是“一整个人”,不精益的企业只雇佣了员工的“一双手”。
9
标准化与工作创新
标准化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标准化并不是一种限制和束缚,而是将企业中最优秀的做法固定下来,使得不同的人来做都可以做得最好,发挥最大成效和效率。而且,标准化也不是僵化、一成不变的,标准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改进。
10
“自我反省”和“现地现物”
“自我反省”的目的是要找出自己的错误,不断地自我改进。当错误发生时,并不责罚个人,而是采取改正行动,并在企业内广泛传播从每个体验中学到的知识。这与很多国内企业动不动就罚款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绝大部分问题是由于制度流程本身造成的,惩罚个人只会使大家千方百计掩盖问题,对于问题的解决没有任何帮助。
11
精益供应链
在精益企业中,供应商是企业长期运营的宝贵财富,是外部合伙人,他们信息共享,风险与利益共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遗憾的是,很多国内企业在实施精益生产时,与这种精益理念背道而驰,为了达到“零库存”的目标,将库存全部推到了供应商那里,弄得供应商怨声载道: 你的库存倒是减少了,而我的库存却急剧增加。
精益生产的目标是降低整个供应链的库存。不花力气进行流程改造,只是简单地将库存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是不解决任何问题的。当你不断挤压盘剥你的供应商时,你还能指望他们愿意提供任何优质的支持和服务吗?到头来受损的还是你自己。
12
团队工作
在精益企业中,灵活的团队工作已经变成了一种最常见的组织形式,有时候同一个人同时分属于不同的团队,负责完成不同的任务,团队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呢。一个企业光靠老板和领导是不行的呢,一定要有自己强有力的团队。
点评:精益生产作为一种从环境到管理目标都全新的管理思想,并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并非简单地应用了一、二种新的管理手段,而是一套与企业环境、文化以及管理方法高度融合的管理体系,因此精益生产自身就是一个自治的系统。
MORE
延伸阅读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精益生产?
近些年,国内大中型企业纷纷推行“精益生产方式”,但大多数企业往往都是惊鸿一瞥,推行一开始,确实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最终都不了了之,效果不尽人意,原因究竟何在?
国内精益生产需要国产化
精益生产方式是“舶来品”,需要“国产化”。中国许多情况与国外不尽相同,所以在国外成功实施的生产方式对我国企业不一定适用,不顾国内实际情况,盲目照搬国外成功经验给我们带来的教训实在是太多,也太深刻了。
推行精益生产方式,相对而言,在生产现场比较容易迅速获得效果,许多企业导入精益生产方式后,都曾经取得过阶段性成果,然而如果与现场相关的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在思想上没有转变,行动上无配合,则效果有限,且难于持久。
原因是精益生产方式需要技术、品质、采购等部门的支持,然而国内企业在实施时经常忽视,致使整个业务流程无法顺利运转。即使再好的生产线、再高技能的一线工人辛勤的努力,在原有陈旧管理思想的制约下,都将付诸东流。
精益生产首先是生产方式的大变革
今天,很多人把各种各样的持续改善说成是精益。5S是精益,TPM是精益,质量改进是精益,效率提升是精益,提倡节约的意识也是精益,很多人把其企业所做的上述事情都称为精益,因为在做上述事情而告诉别人他们正在进行精益生产。
如果精益生产中的“精益”两字是精益求精中的精益两字,上述的说法就非常正确了,但精益生产中的精益绝非精益求精中的那个精益,如果精益生产中的精益是精益求精中的那个精益,那精益生产方式早就有了,不知道要追溯到何年何月或者猴年马月了,不可能在丰田系统之后总结出来的。
精益生产是相对于批量生产的概念和方式,是生产方式的大变革。而精益求精或持续改善是在任何一种生产方式或管理方式都需要提倡的,那用持续改善解释精益生产就有点硬把牛头套在马嘴上的意思了--只要找到身体就套。
精益生产作为一种生产组织形式、作为一种体系甚至已成为一种思想,要解释清楚一定要找到其独特的东东,而不能用大家都有个同性来说明。
那精益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还是要用大野耐一先生本人的话来解释:精益是基于时间的竞争这句话揭示了精益的根本就是缩短时间,即缩短周期,而且是通过消除浪费来缩短时间,这才是精益生产最根本的特质:以缩短周期为根本目的,以消除浪费为实现途径,其所使用的各种工具、方法或者系统都只是缩短周期的一种手段。这种特质也彰显了其与其它方式(批量生产)最本质的区别。
精益生产最根本的是管理思想革新
推行精益生产必须要革新“管理思想”,意识决定着行为,要想推行精益生产方式,首先要转变原有的思想观念,否则,很难收到效果。
一个成熟企业,各相关业务流程已经走上了正常轨道,一旦进行生产方式变革,员工便担心是否会对自己带来一些冲击,为适应新的生产方式而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将增加失误的几率,故为求安稳而拒绝接受新的生产方式,形成“路径依赖”。尤其经营管理层在推行这场革新活动中作用最大,如果他们不转变思想,推进精益生产方式将完全是一个口号和形式,并对公司以后要进行的其它变革带来“一切都是形式”的后遗症。
管理层还没有做好思想观念的转变,就匆匆忙忙开始引进精益生产方式,又没有做好引入前的培训来转变员工们特别是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导致两种新旧思想激烈交锋。虽然在现场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由于基础不牢,没有保持统一,则现场取得的成绩无法得到其它部门的持久支持,将陷入停顿,进退两难。
推行精益生产方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公司内全体人员的参与,制订出周密的实施计划,对全员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可分阶段推行,牢固打好每一个环节的基础,不能急于求成。所以,为了真正获得成效,请企业在引进精益生产方式之前,认真审视企业是否真正准备好了。
切不可简单照搬 国外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生产方式,而是需要结合国内企业实际情况,方式改变,思想先变,使之更加适合中国的国情。
中国式精益生产是一种“洋为中用”的改变。精益生产要在中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还需要千千万万的国人加倍的努力和研究,还需要千万个企业的不断创新,才能创写中国式精益生产的神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