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太行山脉,最绿的那一段山峰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村名叫绿岔村。
绿岔村三面环山,一面有潺潺流动的河水,像世外桃园一般,人杰地灵。
凤英就是从这里走向城市,又从城市回到了农村。在家乡,和乡亲们一道,成立农副产品加工厂,改建农舍为特色民宿,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美丽农村等等,一步一步使绿岔村变了模样,变成了人人向往的世外桃园,几乎每天都会有人来参观学习、游赏观光。
每天早晨,凤英都会爬上山头,既是锻炼身体,又是清醒头脑,俯瞰着有自己心血付出的美丽山村,为自己梦想能在这里实现,而心生满足和幸福,亦可思考下一步的规划行动。
很小的时候,凤英看着吭哧吭哧劳作的父母,为了养活他们兄妹五人,背累弯、腰累疼、脚累肿,身体日渐衰老明显,他们还是吃不饱穿不暖,哥哥姐姐都没上到初中就被爹娘规劝辍学,帮其劳作,生活依然未见大的起色。
凤英在小学时就暗下决心,走出山村学本领,要么不再回来,要么就学成归来,有本事治理山村,使家乡百姓都过上美好生活。
凤英多年后回忆说,现在说那是梦想,其实那会儿哪知道什么是梦想,只是心里一点朴素想法,要是用一句应景的词说,仅仅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呵呵。
有了想法,就有了动力,加上天赋聪慧,有姐姐哥哥在家里帮助爹娘,不用牵挂农活;下有两个弟弟需要她带领,她有责任。凤英学习用功,成绩优异,从村小学到乡中学,再到县高中,一步一步向前向上,最后参加高考走进一所农业大学。
哥哥姐姐视她为骄傲,常常鼓励她好好学习,不用惦记家里事务,再说,家乡也在一年比一年好。在她的带领下,两个弟弟也都沿着她的学习道路和轨迹,从同一所高中参加高考,大弟弟走进一所军校,小弟弟走进一所金融院校。
凤英的朴素想法什么时候变成了她的梦想?她说,大概在大学校园,她一步一步从贫困农村走进大城市校园,她看到了农村来得学生和来自城市学生的差别和区别,不仅仅是穿衣打扮仪表气质,还有认知见识等综合素质,她由一开始的自惭形秽、自卑不语,到后来进入班委、进入学生会任职,与优秀的同学、学长以及老师接触,向他们学习,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她的思考角度不同于一般来自于农村的同学,大多同学都是趋同于城市打扮,不想再回农村,而凤英想得是,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怎样才能减小缩小这些差别?我能做什么?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做些什么?
想法经过思考,变得成熟和愈加强烈起来,上升到一个高度,此时她还未想过如何实现,只是闲下来想,忙起来也想,学专业时想,跑操时也想……睡觉时做梦更想,真的成了“梦想”。
她一直在想。毕业分配到了,可留校可回县,她想,什么选择更有利于她梦里常想的那件事的实现呢?
最终她选择回到县农业局,选择更接近于她梦想实现的地方。
上班后,她喜欢走基层,访百姓,问需求,送政策,了解问题,再整理向上级反馈,提供政策参考,做自己力所能及之事。
慢慢地,许多乡镇、农村都知道了那个利落的“英姑娘”,知道了那个英姿飒爽的“英股长”,知道了那个常送温暖的“英局长”。他们都不喊她的姓,尤其老人们,一直都喜欢叫她“英姑娘”。
凤英的政治待遇停止在副职,40岁左右时即有领导找其谈话,想让她调离本单位,去其他单位任正职,后又有几次,都被她婉拒。
凤英在50岁知天命之时,终于下定决心,停职留薪,回到山村,和村干部一起,用自己所学专业和这么多年的积累,打造出一个世外桃源,创造了一个美丽新农村的模板。
现在凤英已退休,被任命为绿岔村村支书,定居在村里一处经改建的老宅。
梦想在心里,为实现梦想一步步努力,自始至终不偏航,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把它做好。
凤英就是这样,即便现在将近六十岁,她身体硬朗,无病无恙,精神饱满,她好像还有新的规划,美丽乡村建设无止境,带动全乡、全县农民致富,建设美丽乡村,她还想再多出力呢。
每当她看到从农村走出的孩子已经和城市的孩子没有差别,精神气质状态越来越佳;每当她看到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来农村寻找房舍租住定居……她站在山顶,那眼角带有皱纹的笑容,是那么从容自信,坚定而绽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