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生涯颇有些戏剧性。那些年还没有9年制义务教育,念完5年级就升初中。而我的成绩是班里的倒数,班主任总担心我不能顺利考入初中,费心劳神在升学考试时把我安排在一个成绩优异的同学旁边,这样的我得以顺利进入初中就读。
升入初中后,读书学习照样不上心,老师认真讲课,我要么昏昏欲睡,要么盯着老师发呆,成绩也就可想而知。班主任找到我,让我回去和父母商量一下是否愿意留级。就这样,在同班同学都迈进初二的时候,我这个差等生又重新读了一遍初一的课程。
留级后的我鬼使神差地突然对读书有了兴趣,不知是受到老师一句表扬话的激励还是啥原因,学习成绩倒是蹭蹭蹭提高,进步挺大。
我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是从初中开始的,那时就有《故事会》《山海经》等故事小杂志,我经常找来看。初三有段时间迷上了金庸、古龙、梁羽生等的武侠小说,被其中奇幻曲折的情节所吸引,常常一集接一集,一本连着一本地看,甚至深更半夜还打着手电躲在被窝里偷偷摸摸地看。
所幸这样的痴迷没让我名落孙山,还算顺利地考上了一所中专学校。
![](https://img.haomeiwen.com/i26228379/f44ed032f45d4cba.jpg)
读中专时,也曾心血来潮买过几本书:《红楼梦》、《简爱》、《红与黑》等,当时应该都有翻阅一遍,却未曾留下多大的印象。特别是《红楼梦》,感觉很是深奥难读。
接下来工作生活,期间并没正经地读过几本书,只是《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杂志倒会订阅。
四十岁那年,喜欢上了张爱玲,到处买她的小说和介绍她的有关书籍。张爱玲的小说熔古今于一炉,用词用句上有点晦涩。
人生路上有位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应该是值得庆幸的事。记得那年朋友带我去樊登读书会,会场就设在“蒋氏刀剑”楼上,想来老板也是位读书爱好者,他热心免费地提供场所给自发而来的书友听樊登线上(大显示屏)讲书,分享阅读体验和心得。可惜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只去过两三期。这里是另一番天地,一个平庸无奇的人,聊起一本书可以变得神采飞扬、充满自信。
工作和家务活之余,静静地坐下来阅读一本书的闲暇时光太少。电子有声书弥补了这个缺陷。2018年电子有声书进入我的生活,它开启了我听书为主的阅读生涯——修身养性,励志哲理,人物传记,中医养生都是我喜欢的内容。
假如有宽裕的闲暇时间,我更愿意坐下来静静地赏读一本纸质书,打开一本书籍,可以让我们的内心不再浮躁,心灵也变得清净。
也许你会说:“我看的书都好像未曾留下记忆,似乎都成了过眼云烟。”
殊不知你读过得书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你的谈吐,你的为人处世,你气质已在不知不觉中改变。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朋友圈的姐妹竟然在简书上发表了文章,我很是羡慕和钦佩,这是我和简书的初浅相识。2021年,旁人不经意的一句话,我开始了习作写文,在简书上常更常新,不知不觉也拙笔写下近7万字的习作。从文章段落、标点符号、行文断句屡屡漏洞到现如今逐渐通顺。鼓足勇气尝试投稿地方刊物,很荣幸也偶有几次被刊发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多了,用词用句自然而然就会出现在你的头脑里,自然而然就能轻松地表达出来。
低谷落寞的日子,是书给了我生活的勇气。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生坎坷曲折,他的肆意洒脱、旷达乐观的人格魅力倍受到人们的敬仰和喜爱。正是他有着“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生烟雨任平生”的遗世智慧,让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历经千年浩瀚的时空长河,仍然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杨绛先生也是影响我诸多的一位文人,她对书的喜爱和她的淡定从容都让我动容。父亲曾问假如不读书会怎样,她回答:“三天不读书很不习惯”,“一周不读书就白过了”。文革时期,杨绛被分配打扫污秽肮脏的女厕所,她在把厕所清理擦洗得焕然一新后却在厕所里读书、翻译。
杨绛在清华任教时,一女生在大会上控诉杨绛“上课专谈恋爱”,面对莫须有的栽赃,杨绛她只是静静地坐着,不解释、不争辩,第二天早上,她仍像没事人似的梳洗整洁大大方方去菜市场买菜。“我和谁都不争,和谁急我都不屑”,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老人表现出挑战苦难的非凡决心和坚忍的毅力让我深深震撼。
一代名臣曾国藩的“日课十二条”和《曾国藩家书》对今人的修心养性也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精神内涵启示意义,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营养,开阔眼界、完善自我。
我在书籍的海洋里遨游,犹如一颗小小的海绵,吸取着其中的养份。
“种一颗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所幸我没有在庸碌中一直虚度下去,在已近知天命的年龄,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看书、写文,在不断的看书阅读过程中找到自我。
读书没有早晚,从现在开始,它一定会让你有所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