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我好像是个音痴,别人听歌能听到泪流满面,而我却一直在揣测听歌流泪到底是什么样的感觉,甚至严重怀疑自己的音乐感知系统出了问题。直到听到那首《平凡之路》,让我对音乐有了不一样的认知,也开始认真了解朴树这个人。
大家好像很喜欢叫他“朴师傅”,而我更喜欢引用他经济人小建的调侃用语——老艺术家。老实说, 他对音乐那股子执拗劲真的很像老艺术家,把每个作品都当做最后一个作品,一遍遍修改,一个个细节反复磨合。在他的世界,每个音乐瑕疵都会变成一颗颗刺,时时刻刻刺痛他,提醒他,这不是最好的,还可以更好的。所以他一定要达到心里的期望值,否则就跟自己较劲,纠结着自我折磨。
看到这样的他,心生敬畏而更加心疼。
他不是个喜欢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的人,每看到他发回忆音乐创作过程的微博时,连标点符号都透着心疼。看到他因为纠结完美最后变成深感愧疚,真的好想告诉他,没关系的,我们可以等,很多人十多年都等过来了,还在乎这一两年甚至一两月的时间吗?你愿意将完美呈现给我们,那我们也愿意等它随时出现,早出现是惊喜,晚出现的更加珍贵。相隔14年,他的新专辑终于上线了。
因为朴树对音乐的匠人心态,才会“归来仍是少年”,脑子里装的都是关于音乐的东西,也就装不下那么多世俗了,或许这就是很多人喜欢他的原因,年过四十却单纯的像个孩子,酷酷的又暖暖的。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他不追求名利,靠音乐修身养性,比起明星艺人,他更愿意做自己。他不怕别人笑话他没钱,因为他的钱花给心爱的音乐,花给贫困山区建小学,花给去世乐队成员的家人,他的每一分钱都花得绝对超值。做自己的时候虽然穷点苦点,但是他更快乐更平静。
说到他的音乐,我无法从专业角度去评判,而且我听歌主要听旋律,不懂得从歌词获取情感,所以也无法用华丽的辞藻去炫耀朴树的歌词里埋了多少情怀。我只能说,他的歌的旋律让我放松,让我兴奋,让我怀念,让我忍不住单曲循环。一首歌曲当时触发你的那种感觉,是其他歌曲无法替代的,也许你会在其他歌曲中激发不一样的心灵感应,但是所有的感应都只有一次,不会重复出现的。
他的歌在我心里是独一无二的。
《那些花儿》让我想起高中时代,放学的午后,从隔壁班传来“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没想到几年后,我竟然如此喜欢这首歌的创作者,或许这首歌就是个人生铺垫吧,人与人的缘分真是妙不可言。
从《平凡之路》开始了解朴树,因为大学时期其他同学的一个视频作业配乐用的这首歌,视频内容是自行车视角的环绕校园的空境。曾经我们天天踏过的那条林荫路我从未注意,自从看了那个视频,每当听到《平凡之路》都会想起校园里的那条林荫路,想起很多同学抱着课本或说笑,或匆忙的赶往教室的情景。很多时光真的是一去不复返。
了解到朴树后,《好好地》是当时他最新的作品,也是我每日必听歌曲,它总能激发内心的波澜,和其他的回忆又不太一样,是那种看到新希望后的亢奋,恨不得自己拿把电吉他甩头唱起来,可能我疯了,一听到这首歌我就疯了。但它赐予了我勇气与能量,我愿意为它丢掉那个懦弱的沉浸在悲伤中的自己。
今年,他出了新专辑,有了更多好听的歌,歌迷们的期待变成了满足与欣慰,朴艺术家也放下了些许的纠结。
这是一个美好的交代,也是一个美好的新期待。
希望更多人喜欢他,听到他的歌,通过他的音乐找到不一样的感觉;但又不希望太多人知道他,害怕他被打扰,被过多的关注甚至曝光。这样好像自相矛盾了,但每个人心里应该都有个想保护的人吧,那种感觉大家都会懂吧。
最后喊话朴艺术家——你继续默默研究音乐,我们继续默默爱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