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房颤患者,以后都会得脑梗死吗?怎么判断自己会不会发生脑梗死?

房颤患者,以后都会得脑梗死吗?怎么判断自己会不会发生脑梗死?

作者: 孟先生_5c88 | 来源:发表于2018-03-13 17:21 被阅读0次

脑梗死俗称脑梗,老百姓也管它叫“脑卒中”或者“脑中风”。脑梗的危害很大,得病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半身不遂等并发症,严重地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那么房颤跟脑梗有什么联系呢?房颤时,患者的心房不规则的跳动,血液在心房里的流动就会形成涡流变慢,容易生成血栓,血流最慢的位置就是左心耳,所以房颤绝大多数血栓均在此产生。这个血栓一旦脱落,随着血液被送到全身各个地方去,血栓堵在大脑血管里,就会发生脑梗,堵在下肢血管里,就会导致下肢缺血坏死。由于大脑是血栓比较容易到达的地方,所以脑梗死发生得最多。

房颤患者得了脑梗死,有什么严重后果?

房颤引起的脑梗有一个“三高”的特点:

① 高死亡率。房颤引起的脑梗死,第一年死亡率在50%左右。

② 高致残率。房颤引起的脑梗,第一年致残率高达到70%。

③ 高再发率。得过一次脑梗的房颤患者,如不进行规范的治疗,第一年脑梗的复发率就会高达7%。如果反复得脑梗,会导致生活质量严重降低。

所有房颤患者,以后都会得脑梗死吗?怎么判断自己会不会发生脑梗死?

是不是所有房颤患者都会得脑梗?也不是百分之百。哪些人得脑梗的概率更大,跟患者的性别、年龄,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有没有发生过脑梗等多个因素密切相关,国际上有个通用的评分标准——CHA2DS2-VASc评分表,每一个房颤患者都需要对照此表给自己打分,来判断自己发生脑梗死的概率有多大。

对照CHA2DS2-VASc评分表中所列的危险因素,看自己是否有这些因素,有的话就得相应的分值,最后把所得分数相加,对总分进行评估。比如说患者是女性,得1分;年龄76岁,再得2分;发生过脑梗,再得2分,其他因素没有,那么就是零分,最后计算出总分为5分。

根据目前的临床研究认为,只要总分大于等于2分,得脑梗的可能性要比正常人高很多,就需要进行预防抗凝治疗。并且分数越高,意味着发生脑梗的风险就越高,越需要接受治疗。

如果做过一次评估,评分≤2分,就不用管了吗?以后还用再次评估吗?

如果评估是0分,患者可以选择先不抗凝治疗,但至少在每年体检的时候,重新做一次评估,看分数是否有变化。如果评估是1分,目前有很多证据认为,1分的患者最好也进行抗凝治疗。

已经得过脑梗死,都治疗好了,还需要继续抗凝治疗吗?

前面已经说了,房颤患者都需要计算自己的评分,得过脑梗死的患者评分就会加2分,再得脑梗的几率会增大,所以更应该需要注意抗凝治疗!

房颤患者预防脑梗死,有哪些方法?

目前在临床有两大类办法预防脑梗死: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

一、药物治疗:

最常见的治疗方式就是口服华法林;

新型的口服抗凝药,比较常用的是达比加群酯。

以前的观点认为阿司匹林也可以预防房颤脑梗死,但现在有很多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对预防房颤引起的脑梗是没有用的。

二、手术治疗:

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通过切除或者结扎左心耳来预防血栓形成;

微创介入——左心耳封堵术。

吃抗凝药预防脑梗效果怎么样?能不能100%预防脑梗?

什么事情都没有百分之百,但是有临床证据的显示,房颤患者吃了华法林比不吃华法林,缺血性脑梗死的风险下降50%。

房颤患者吃华法林来预防脑梗死,需要一直服用,甚至终身服药,同时因为华法林药物稳定性差,各种食物都会影响到华法林的吸收和代谢,对于亚洲人,特别是饮食复杂的中国人尤其明显。所以患者需要不断去抽血化验,观察凝血四项中INR(国际标准化时间)值,数值在2~3之间是安全的,在刚吃华法林的时候需要3天测量一次INR,数值稳定后1周测量一次,最长的间歇也要求每个月测量一次。如果 INR 值太高,容易引起出血;INR 太低,抗凝效果就不好,对预防脑梗死不管用。

目前新型的口服抗凝药有哪些?相比华法林的优势在哪里?

目前,国内的新型口服抗凝药主要的是达比加群酯,相比华法林来说,它不需要监测INR的数值,同时也有研究认为,新型口服抗凝药效果更好而且出血的风险更小。但缺点是价格贵。

房颤患者都可以吃药预防脑梗死呢?

不是的,目前有三类患者不能通过吃药来预防:

① 严重肝肾功能损伤的患者。因为药物需要经过肝肾代谢,对于有严重的肝肾功能损伤的患者来说,即使有房颤,也不能吃抗凝药来预防脑梗死;

② 有高出血风险的患者,比如说做过心脏支架的患者。因为放过支架后就需要进行双抗治疗,也就是要吃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者替格瑞洛这类抗血小板的药物,如果同时再吃抗凝药物,会导致出血风险非常高,可能来带获益还没有出血的风险大。这样的患者也是不建议口服抗凝药的。

③ 不愿意长期口服抗凝药的患者,也可以选择其他方式来预防脑梗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生活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有些人经常运动、旅行,但长期吃抗凝药后,不小心受伤了出血容易止不住,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贫血休克,甚至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就选择做手术。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美国著名动作影星施瓦辛格,他就患有房颤,他就选择了做手术,不吃抗凝药。

传统手术是如何预防脑梗死的?优缺点是什么呢?

房颤的血栓90%以上都是在左心耳形成的,而左心耳这个部位没有收缩功能,换句话说有没有左心耳对心脏功能几乎是没有影响的。所以可以通过切除或结扎左心耳来预防血栓形成。手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左心耳血栓的形成,但是手术需要开胸,创伤较大,这个是很多患者不愿意的。

左心耳封堵术是怎么预防脑梗的?效果怎么样?

左心耳封堵术与上面的手术类似,如果用东西把左心耳“堵住”,这里没有血流经过,也就不会形成血栓了。

不同的是,左心耳封堵术是微创介入治疗,对患者损伤很小。手术只需要通过股静脉(位于大腿根上的一条血管)把封堵器送到左心耳的位置,这个封堵器到了左心耳后会自动打开,堵在那里,就像用酒瓶塞把酒瓶口堵上了一样。

这里还需要说明一点,这两种方式都是解决了左心耳处血栓的形成,但其它部位也可能会出现血栓,一旦形成后随着血液流动也可能会导致脑梗,只是相比左心耳来说概率小太多。

关于左心耳封堵术,这些事应该知道

左心耳手术需要开胸吗?手术需要多久呢?多久可以出院呢?

左心耳封堵术是微创手术,不需要开胸。手术前患者做经食道超声,包括心脏CT,由医生来评估左心耳形态,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手术时间一般在1~2小时,手术后第二天或第三天就可以出院。

左心耳封堵术最开始由欧美国家率先开展,目前已做了了几万例手术,并且在患者术后随访中,时间最长的已经有15年了,效果显著,目前国内已开展了几千例。手术创伤小,风险小,手术的成功率在98.5%左右,是一个相对安全的手术。

目前研究认为左心耳对成人心脏的功能没有帮助,切了对心脏几乎无损害。同时因为左心耳封堵术是介入的手术,对患者的心肺功能要求并不高,得过中风的患者也可以做。

做完手术后,还用再吃抗凝药物吗?

新的研究认为,做完左心耳封堵术后不需要长期吃口服抗凝药,但手术后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改为服用阿司匹林1年来抗血小板治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房颤患者,以后都会得脑梗死吗?怎么判断自己会不会发生脑梗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poz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