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先看一下这哥们的简历:
约翰·纳什,生于1928年6月13日。著名经济学家、博弈论创始人、《美丽心灵》男主角原型。前麻省理工学院助教,后任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主要研究博弈论、微分几何学和偏微分方程。由于他与另外两位数学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有人问过我有什么电影推荐一下,不知为什么,每次第一个想起来的都是这个电影,其实好电影很多,把历年奥斯卡最佳电影看一遍就能看很长时间了,这电影我大约看过3遍吧,中间的细节看了更是无数遍,尤其是那句“the great john nash !”更是让我记忆犹新,也看过别人给他写的传记,但是远没有电影好看,第一次看这电影是励志、惊喜,后来看就是感动。
作为一个天才,从被鄙视到被认同到被帮助再到最后的诺贝尔奖,常人无法想象他到底经历了什么,我只知道那时候考研,每次心情有波动都会回去看一会这电影, 激励我前进。
很喜欢外国电影,尤其是传记电影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非常真实,最大的还原当时的情况,包括很多细节,我记得电影中纳什用绿色的铅笔做计算,而真实的世界里纳什孤自一人去国外飘荡的时候就是用绿色的圆珠笔给家里写的明信片。
记得以前总认为笔记应该是工整、完美的,后来看过这电影之后感觉随性就好,笔记是给自己看的,自己能看懂就好,工工整整的记笔记反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记得有一次初中上数学补课班,坐在旁边的女生是个学霸,好像没有她不会的题,而她的笔记呢?还笔记?就是草纸,那一刻我明白了,原来这是效率,过后可以整理,但是当时一定是追求效率的,这也算是对我的一个启发吧。
还是说回电影,我们的男主角演过《角斗士》和《怒海争锋》还有《超人:钢铁之躯》,女主角演过《血钻》和《绿巨人》,这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电影,当然还有一个可能大家都不知道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女主角和电影中纳什的室友是一对,这个电影中还有一个偶像派实力派于一身的角色,就是艾德哈里斯。我看过的包括《勇闯夺命岛》、《楚门的世界》、当然还有《兵临城下》的德国狙击学校校长。在列车中点燃一根烟的一幕帅掉渣了!
《美丽心灵》中的艾德哈里斯我们再说说这部电影的感悟:
友情:
什么是真的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如果现在能够大半夜想出去一个电话给对方摇过去,对方二话不说陪你出来喝酒谈心那绝对是真友情,平时不联系但是你有问题需要帮助一个电话揺过去对方肯帮助你还会安慰你开导你那也绝对是真友情,而这个电影就为我们诠释了友情,我们的纳什在刚上大学时表现的很古怪,被称为“普林斯顿”的幽灵,后被查明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而他的朋友们从开始的讨厌他到最后的无条件帮助,让我感受颇深。
爱情:
现实中是纳什和他妻子离了婚,但是他的妻子并没有再婚,靠自己养着他们的孩子,并照顾纳什长达30年,后来两人于2001年复婚,每个人对爱情的看法不同,我想这应该是最好的爱情。影片中让我印象深刻地一幕就是纳什拉着妻子的手指着天上的星星,那一幕,我真的感动。
博弈论和纳什均衡:
说实话,这两个我都不懂,但是我很服外国影片的一点是几句话就能把一个原理讲通,据说用在了“反托拉斯法”上,博弈论最好的案例是“囚徒困境”,在我看来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就是你去市场买东西和别人讨价还价,商家说卖你50,你说30,卖家说40,你又说35,卖家说那35吧,你俩成交,这个35就是最优解,让两人的利益最大化,不知道对不对,我是这么理解的。
纳什一直在坚持自己的钟爱,记得央视采访陈省身,说到纳什,陈省身立马说“那是天才”,而我们几个人能坚持一件事一生?
那些困扰我们的:
每个人都有困扰自己的事,有时候你需要冥思苦想,理出思绪,那么不妨看看这个电影的结尾的这段话。
对,就是这几句,你会发现有一天你不是去忘记一些烦恼,你也不用去处理那些烦恼,而是烦恼在身边,我们选择不去理会。
就是这样一部电影,没有什么特别的惊心动魄,没有什么特别的外景,没有那么多的演员,一段真实的故事,却绝对能够触动你的内心,我认为这才是一部好电影的核心。
然而遗憾的是在2015年5月23日,约翰·纳什夫妇遇车祸,在美国新泽西州逝世,我记得那是当天早上的广播中听见的,当时挺难受的,因为这个电影曾经陪伴我读过一段时光,那些别人不相信的,你一直坚信。朋友、恋人,他们也都坚信。
感谢这部电影,也感谢当年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