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闲话电影』简书电影
致敬约翰 纳什教授:现实很残酷,但一样很温情

致敬约翰 纳什教授:现实很残酷,但一样很温情

作者: 晚来Yvonne | 来源:发表于2016-10-06 13:24 被阅读1875次

    《美丽心灵》看过已经好几天了,还会不时想到这部电影,看完之后觉得《Beautiful Mind》翻译为《美丽心灵》还是有点怪怪的。

    这部电影结合心理学,主要讲述博弈论的提出者,常年被精神分裂缠身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翰纳什的一生。

    1

    这个高智商的男人和自己斗争了一辈子。他在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出现幻觉,出现幻觉的对象是3个人。他很聪明,同时也很内向,事实上,他比谁都渴望交流,所以,这3个幻视幻听的对象,表达了他内心的3种渴望。

    第一个出现的是他室友。实际上他一直一个人住。这个幻想中的来自葡萄牙的室友填补了他的寂寞,分担了他的困惑。

    第二个出现的是一个小女孩,室友的外甥女,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失去了父母的可爱漂亮的小女孩。对纳什来说代表着一种依赖感,就像需要被保护的小孩。

    第三个对象是一个军方的人,他要求纳什为军方破译俄国的密码,后来又受到俄国人的追杀,这直接导致了他的精神崩溃。这代表着纳什内心在事业上的自我实现。

    他渴望成功,以至于幻想了一个强制他完成一些重量级工作的对象,而他潜意识里对这些工作还存在着排斥。他并没有幻想一个女性,因为他已经拥有了一个好老婆。

    致敬约翰 纳什教授:现实很残酷,但一样很温情

    2

    看完之后查了约翰纳什的生平,也看到了一些真实情况,现实毕竟不像电影般充满艺术修饰,但还是震撼于这位伟大的经济学家和数学家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学术。

    我在豆瓣电影看到了一篇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玑衡写的关于真实的约翰纳什,有一段很令人感动。

    来自《我所认识的约翰纳什》

    我必须写写我所认识的约翰纳什,可我难以下笔。一个开头就是一个定义、一个基调,而约翰纳什恰恰是难以定义的。在普林斯顿的四年我有多次机缘认识他,“认识”,却不“了解”,每一次认识总是推翻前次刚形成的定见。

    事到如今,这些复杂的事实和感触,层层重叠在一起,我只能指着他叹息:“看啊,这人……”所有的赞美、怜悯、嘲讽,看啊。

    那就讲讲我所经历的一则纳什和普罗大众间的故事,讲讲学术声誉在这座慢条斯理的大学城里扮演着什么角色。

    大二春天我阴差阳错地当选了普林斯顿数学俱乐部的主席,从此和一帮超级古怪的数学天才成了朋友。这个俱乐部除了定期请教授讲话、周末玩玩需要耗费过多智力的桌面游戏,一年也就搞三次大活动:夏天派队去参加国际大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秋天组织面向高中生的普林斯顿数学竞赛、春天组织数学教授和本科学生同乐的正式聚餐。

    我新官上任没几天,就要搞正式聚餐,怕来的人少场面不好看,就向前任主席请教。他说:“请教授是很容易的,你电子邮件群发所有数学教授,便完事了。至于请学生,你就在海报上写,‘想见见约翰纳什的真身吗?来参加数学俱乐部的聚餐吧!’保准无数人跑过来看热闹。”我照办了,果然很快就有许多同学报名,也有不少教授表示会参加,只是从未收到约翰纳什的回复。

    聚餐那天是五月的第二个周末,我们包下了数学楼最高层的大厅,放上十几个圆桌。赴宴的学生还一个未到,我们正在摆放器皿和食物,就看到电梯门一开,出来三个人,正是约翰纳什还有他的妻儿。我慌慌张张地去迎接他,“纳什教授,你来大家会很高兴的,聚餐还没正式开始,你不如先坐这桌。”

    “你是发邮件的沈小姐?”他这么问道。

    “是,是我发的邮件,我叫Lily。”我这么答道。

    “沈小姐,你好。”他仿佛没听见我的答话,“约翰康威会来吗?我听说他会来。”

    “康威教授的确回复说会来,他还说他要为聚餐致辞呢。”

    聚餐不久就开始了,康威教授没有到,我打电话去他家,他妻子说,“太不好意思了,他彻底把这事忘了。”于是康威教授不会来了,更别指望他致辞。那些回复说一定会来的教授,也有一大半没有出席。

    “沈小姐,约翰康威会来吗?聚餐已经开始半小时了。”纳什教授又问我。我说,不会了,他忘记了这事。“是吗。”纳什有些失落,于是我也有些失落,不过同学们倒都不怎么在乎,个个欢欣万分,“不是有纳什在嘛!”大家的眼睛都向着纳什坐的那桌张望。

    有不少人在去拿吃食时故意走远路,从纳什身边经过,腼腆地打个招呼:“纳什教授好。”高年级的学生向一年级新生介绍,“那是纳什,那是他老婆,那是他儿子。”炫耀着自己见多识广。

    只是没有一个人,敢在纳什一家坐的一桌坐下来。

    相比之下,其他教授身边围着学生和同事,大家言笑晏晏。我动员我认识的朋友,“你们情愿这么多人挤在这桌,去纳什那桌不是更好么?想想看,以后可以跟人吹,我和纳什吃过饭……”朋友们有些跃跃欲试,却都开玩笑似地互相抬杠,你推我我推你,谁都没有换位子。

    致敬约翰 纳什教授:现实很残酷,但一样很温情

    这么拖拉了几次,聚餐快结束了,纳什那桌仍然只坐着他和他的家人,剩下七个位子孤零零地空着。他的儿子趴在桌子上,机械地捶着自己的脑袋,他的妻子一言不发地板着脸,叉着手端坐在那里,而纳什默默地极缓慢的吃着一片肉。我看着这番孤独凄凉的景象,自责却无计可施。

    正在这时候,一个大一的女孩子走到纳什面前,结结巴巴地说:“纳什教授,我能和你合影吗?我真的——我觉得——你真伟大!”纳什愣了愣,点点头。她站在约翰纳什身后,甜甜地合了影,然后拿着相机,奔向自己的朋友,又是笑呀又是嚷呀,像是刚做了件顶了不起的事情。

    大家受了感召,纷纷站起来,走向约翰纳什,自觉排起了队,有的手里拿着相机,“教授,能和您合影吗?”有的手上什么都没有,那是真正对数学有激情的孩子,想听纳什讲讲博弈论和纳什嵌入定理。

    突然,和我同桌的大四数学系毕业生也站了起来,他平日里总一副愤世嫉俗、据傲不羁的姿态,这时他手里竟然也有个照相机,他自嘲似地为自己辩解,“他妈的我在数学系混了四年,天天被恶心证明题虐,到头来连张他妈的纳什合影都没有,说出去不要他妈的笑死人了?”

    我想告诉你,那个晚春的傍晚所有男生都穿着衬衫和西裤,所有女生都穿着花裙子。

    我想告诉你,数学楼是全校最高的建筑,数学楼最高层的大厅360度都是没有间隔的观景玻璃。

    透过玻璃看出校园美如画:卡耐基湖畔荡独木舟的游人正在悠悠地往回划,研究生院的塔楼下几只大肥鹅笨头笨脑地在聊天,教堂和美术馆前还有很多人在拍照,而布莱尔拱门下晒日光浴的孩子们恐怕已经觉得凉了,收起毯子准备回家,那些遍布校园角角落落的几千只灰色和黑色的松鼠们呢,他们恐怕又在忙活着筹备寒冬的一场盛宴,或许能从这个食堂偷一只甜甜圈,从那个寝室偷一块巧克力……

    我们排着队等着和纳什拍照,顺便透过观景玻璃张望着校园的一草一木,而夕阳也张望着我们,大家的脸上身上都覆盖着玫瑰色的光晕。

    我想告诉你,《美丽心灵》里那让人动容的授笔仪式完全是导演的杜撰,可是,那个傍晚,在数学楼顶层排着队等着和纳什教授合影或谈话的年轻人们,他们的结结巴巴、推三搡四,难道不比那个子虚乌有的授笔仪式更让人感慨?“纳什教授,我真的——我觉得——你真伟大!”

    致敬约翰 纳什教授:现实很残酷,但一样很温情 纳什教授已经从疯癫康复了。或者说,自诺贝尔奖和《美丽心灵》后,不再有人觉得他的不正常是件非纠正不可的事情。而他还是孤独的,学生们不敢和他讲话,更别提和他一桌吃饭。但是,那个晚春时间为纳什排起的长长队伍,还有诸多类似于这样的温暖的轶事,大概就足够支撑着他保持淡泊平和,度过自己的晚境。

    上周二,约翰•纳什教授在我所选的博弈论课上做客座演讲。“我想讲讲纳什均衡的历史。”四十分钟里,他一直在讲他所写的几篇论文,太深奥了,恐怕学生中没一个能听懂。可是这不妨碍整个教室坐满了听众,不但有选这门课的学生,还有闻讯而来的旁听者。

    3

    这段只是节选,事实上,看完这篇文章之后,真实的约翰纳什在生活中是怎样的人都不重要了。

    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这个世界没有真正的标准,拥有这样成就的约翰纳什教授足以令人尊敬了。

    现实很残酷,但一样很温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致敬约翰 纳什教授:现实很残酷,但一样很温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npe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