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第一篇爱情小说《伤逝》开头便写道:
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这篇文章是男主人公涓生为悼念子君,采用“手记”(自我回忆)而写。这里,我很想问涓生了,问每一个男人,在子君好好活着的时候,为什么不好好珍惜呢?非要等死后,才写篇文章假惺惺地悼念。一个人,如果特别对不起一个人,那么他一定会想方设法去弥补这个人,以此来自我安慰,减少自己的痛苦。别傻了,减少痛苦的方法就只有人活一世,真心相待,不留遗憾。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的文字晦涩难懂,初读《伤逝》是我也只是大概了解这场爱情的悲剧,无非两个原因:一是五四初期自由恋爱意识薄弱,最终他们迫于经济压力,无疾而终;二是涓生的懦弱,面对现实,他的退缩。
可是,如今,当我静下心来,从一个女子视角来解读,我却读出了文章的不一样的含义。
或许,所有美好的爱情开始,都是在遇到一个对的人后,不顾后果的冲动。谁会料,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子君和涓生一开始就是志同道合,他们爱谈家庭专制,爱谈男女平等,谈伊孛生,谈雪莱,所有与自由相关的他们都爱。于是,子君不惜与叔叔,与家里人闹翻,与涓生同居了。
都说爱情是婚姻的坟墓,事实证明,这句话很正确。毕竟,真正的婚姻没有那些所谓的风花雪月,有的只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如何賺大钱养家。其实,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悲剧的最根本的原因或许不在于社会原因,而在于精神世界的隔绝……
再读《伤逝》,如何避免爱情里那场现实与精神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婚姻对于女人来说,有时也是一个束缚。有时,它会使一个人从女神变成“女神经”,从一个大度的人变成一个斤斤计较的人。等子君和涓生同居,真正确定关系后,她便开始尽自己做妻子的义务了。她每天非做不可的事,便是做饭做菜,饲养油鸡,饲养“啊随”。以前他们爱谈的自由,他们所涉及到的文人的作品:《诺拉》,《海的女人》……到现在一切都成空了,而追根究底,只是因为子君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养家的上吧。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个人如果不在相应的环境中存在,那么早晚是会与这个环境里的一切脱轨的。早已经和自由主义脱轨的子君,又还能做些什么呢?
所以涓生开始嫌弃子君只晓得“川流不息”的吃饭了;所以涓生经常告诉子君,爱情必须要时时更新,生长,创造;所以涓生到最后不再虚伪,老实告诉子君,他不再爱她了……
“你要我老实说,是的,人是不该虚伪的,我老实说罢:因为,因为我已经不爱你了!但这于你倒好的多,因为你更可以毫无挂念地做事了……”
其实,涓生是当时的五四青年代表,他是反封建,爱自由的,当初喜欢子君或许也是因为子君敢于打破封建礼教,追求自由恋爱罢了;或许,他是想和她一起去追求这自由罢了,谁料,等他们真正在一起后,子君的眼里只吃饭,生计问题……
所以,涓生说,回忆从前,他觉得自己大半年来,只为了爱———盲目的爱,———爱将别人的人生要义全盘疏忽了。所以,涓生发出了如此感叹,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啊。
其实,涓生不过是想说,子君啊,你的眼里,只有怎么过好生活,你的人生要义便是穿衣吃饭,而我要的是从前勇敢追求自由的,注重精神世界的那个你罢了。 一个注重精神,一个注重现实,怎么能不造成悲剧哩?
再读《伤逝》,如何避免爱情里那场现实与精神问题我特别同情子君,因为一开始他也是注重精神的,所以决然与涓生私奔,同居。而后来的注重现实,都是被现实所逼迫。在所租的房子里,房东太太经常对子君冷眼嘲讽,嘲讽她不惜偷羊肉喂啊随;嘲笑她自己都养不起,还养啊随。在这样都是妇人的大杂会里,在无形中的攀比中,她怎么能不为生计所累呢?
我突然想起一个一句很经典的话来,忘记是谁说了的:只要有钱,谁不能生活过的优雅呢?妇人的大杂会把她逼到的现实的边缘啊!哪里还有闲心关涓生的自由事业!
其实,所谓优雅的生活也是有定的物质基础吧。没钱谈啥优雅,吃穿都成问题吧。
我特别同情子君,对于一个感性的女人来说,她的世界里只有爱罢了,是爱给了她私奔,同居的勇气。所以,到听到涓生他这大半年来都是盲目的爱时,她彻底崩溃了,没有涓生的爱,她还能做什么呢?
据说,对于爱情,鲁迅一直是个“禁欲”者,对于包办的婚姻,他自己是不喜欢的,所以,一直以来他从未碰过朱安。而为了圆了母亲心愿,他只能将朱安安排在自己母亲身边,照顾自己母亲,而他自己则在外賺钱她们。这时,自己的学生许广平对他发起了积极的追求,而一直都是“禁欲”的鲁迅,难以抉择,故写下了此文。一方面,他想告诉许广平,其实,他的现实生活是很潦倒的,一方面,他賺钱养她们,他怕她跟着她只能颠沛流离,吃苦受累;一方面,他想告诉她,他要的是个精神上能支持他,理解他的人。后来,许广平也做到了,她这一生做了,鲁迅的秘书,助手,情人,妻子等等多种角色,这是后话。重点是,一场爱情里,始终逃不了现实和精神世界的问题。
伤逝,谁伤?谁逝?子君伤,他们的爱情逝。为什么伤?为什么逝?因为子君后来的眼里只有生计问题,因为他们的爱情,到后来,一个注重精神,一个注重现实。
再读《伤逝》,如何避免爱情里那场现实与精神问题一场爱情里必然少不了磕磕绊绊,避免不了现实与精神的选择。但是有的人,从爱情到结婚,一生志同道合,现世安稳,岁月静好,比如钱钟书先生与杨绛先生,她与他同甘共苦,苦时,也不忘文学交流。有的人,只是因为冲动,一生吵吵闹闹,一个现实,一个理想,比如,蒋碧薇,爱好交际,吃喝玩乐,而徐悲鸿眼里只有艺术,所以最终不欢而散。我们虽然不能避免爱情路上的磕磕绊绊,但是却可以减少。
第一,有的人一开始便一个注重现实,一个注重精神,那么这样的情侣一开始最好别在一起。这样的结合,不过是冲动。没有共同精神世界的爱情是可怕的。
第二,有的人一开始志同道合,但婚后一个注重精神,一个注重现实,那么,一方面女的要自我反省,要学会注重精神世界,活出当年花一般的年纪;而男的要多多理解,包容,女的一般要主内,避免不了柴米油盐。
有些妇人的确是向来斤斤计较,目光短浅,不是我鄙视妇人,这是个客观事实,我们得承认。但如果子君当时和涓生一起离开房东太太家,远里那个大杂会,去接触更多自由主义者,那么不会有这般悲剧;如果子君和涓生一起追求自由,一起想办法賺钱,那么不会有这般悲剧。
其实一份爱情里,钱没了可以再賺,而两人共同精神基础都没了,那么注定是悲剧的。
第三,婚后,爱情要常常更新。
我身边就有一对情侣,他们从相恋到结婚,虽然有过磕磕绊绊,最后还是长相厮守。婚后,生活也无比恩爱。我问她维持爱情的秘诀是什么,她笑笑说:无非是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更新。
我懵了,我能理解互相包容,但是不能理解更新。她说,第一,她们会记住彼此的生日,在一起纪念日,结婚纪念日,然后会不定期地送对方礼物,给对方惊喜。第二,他们有事从来不憋着,方面说出,即使后来也出现三观不合,那么他们会冷静分析谁的观点对,折优而取。
是啊,爱无非是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常常更新罢了。最后,小说里一句话送给大家:
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
愿世间少点伤逝,多点美好。
再读《伤逝》,如何避免爱情里那场现实与精神问题伤逝话剧改写,有兴趣可以看看呦
http://www.jianshu.com/p/dee0192de43b
喜欢的话就留个赞\(≧≦)/吧
你的赞对我是最大的鼓励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