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为什么需要仪式感。
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要学会把仪式感做足,学会用峰值体验的方式来打动你的家人、领导等。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但是我们经常会忽略。
《行为设计学:打造峰值体验》这本书中说:要告别平淡无奇的生活和流程的时候,四样东西最重要:欣喜、认知、荣耀、连接。
让自己高兴是头等大事,对别人好之前,先要好好对待自己。
一位74岁的老奶奶四十几年如一日的做家务且一直甘之如饴,她说:“与其凡事追求完美,勉力为之,不如放轻松,下点小功夫,花点小心思,再倾住浓浓的爱意,就能把家收拾得舒适宜人。”
这就是好心态的支撑。老奶奶把每一天的琐碎生活过出了仪式感,用仪式感撑起了自己的价值感,寻常生活被她经营得如诗如画。
作家谢园曾说:生活是自己的,所有的一切为自己而做。
用最大的诚意去对待生活,用甘之如饴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里的烦琐之事,生活会回馈给你安宁的快乐。
作为普通人,或许我们没有环游世界的资本,难追逐到远方的浪漫,但可以把普通的日子过得精致。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烟火气息,照样令人着迷。
欣喜难寻
我们长大以后(30岁后)很难再找到欣喜心动的时刻,不是周围的世界不丰富了,而是我们的心不丰富了,就是我们体验不到。
顿悟不再
顿悟的感觉就叫认知时刻。
试问,你、我,多久不曾有过这样的顿悟时刻了?天天被各种琐事裹挟着,不耐烦、常抱怨,心都被负面情绪缠绕的伤痕累累。
有心情顿悟么?
荣耀无痕
人生中的荣耀时刻你是很难忘记的。
你有过那一刻你突然觉得你懂我,我懂你,或者在那一刻,同事好友之间突然找到了一种共同的愿景、目标和感觉吗?
可能看到这段话我们就会哑然失笑了,呵呵,我天天累得跟狗一样,荣耀?那是个什么东东?我有过吗?
有,你我都肯定有过,也许是很久很久以前了,也许我们太粗线条太忙碌被各种内卷着忽略甚至屏蔽掉了……
总之,错就错在咱们大脑的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负面问题上,都集中在糟糕的事情上。
所以,才该学着从生活中找到一些仪式感,把自己从不高兴不幸福的沼泽地里拉出来,学着自救。
比如学一个东西的时候,你要给自己设置里程碑,换一种思维方式来要求自己,然后用小目标来支撑大目标,用视觉标志来触发荣耀时刻。
还是《行为设计学》这本书中说:
要记住,不突破自我,你永远也别想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
这话我深以为然,但遇到具体情况时还是难免纠结痛苦。
所以,更得寻找仪式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