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瑞安近现代文史研究温州商会
2021-09-16时代的一面镜子——《许璇纪念文集》读后

2021-09-16时代的一面镜子——《许璇纪念文集》读后

作者: 阿土文史 | 来源:发表于2021-09-16 13:10 被阅读0次

    作者:王才友  载于 2021年9月16日《温州日报》

      读书年代,我的研究主题是考察中共赣西的革命与地方政治的变迁,力求将国共两党和地方势力放在同一历史场域考察地方政治的变迁。这一研究方法主要受到时学界冯筱才、杨奎松、王奇生、黄道炫、何友良和李金铮等师长的影响。这一研究旨趣的优点在于能会通革命史和民国史进行整体史的考察,然而,由于读书时阅读所限,只局限于短短十年内的考察,难以对这一地区有长时段的理解。到浙江工作后,我意识到这一研究路径的“限界”,开始将自己的研究视野往前后延伸,既关注晚清乃至明清时期的一些研究,也关注抗战时期乃至1949年后的历史。虽仍为“地方”范畴,但关注整体史的旨趣未变。在这一背景下,一些晚清时代的文人史料进入我的研究视野。近年来,温州文史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尤其几个重要地方文人,如刘绍宽、张棡、赵钧、符璋和蒋叔南等人的日记和文集史料的整理和出版引起学界同仁浓厚的研究兴趣。时下,张小宇和李军主编出版的《许璇纪念文集》也是其中之一。  

          许璇(1876-1934),字叔玑,浙江瑞安人,生于晚清内忧外患之际,历经了晚清政治的鼎革、民初北洋军阀林立的政治演进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民党的政权初立。许璇是民国时期的农业经济学家和农业教育学家,曾任国立北京农业大学校长、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院长、中华农学会会长等。应该说,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值得我们进行关注;有关他的史料,值得我们进行蒐集和整理;有关他背后所反映的时代,更值得我们去探究。然而,诚如潘德宝所言,许璇“在当时的学界应该相当著名”,可惜时过境迁,大约除了农学领域的专家之外,“现在大众对许璇应该比较陌生了”。张小宇对许璇的专业文章、年谱长编和挽诗挽联的整理和编著,让学界对这一本属“全国性”的“地方”人物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

      记得初识张小宇兄,是在2013年的春节期间,我所在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的同事叶黎明教授找到我,说有一位温州瑞安市政府驻杭的公务员对浙江历史非常感兴趣,想与我联系,我欣然应之。一接触,发现小宇兄对于浙江历史的了解不仅仅限于感兴趣的层面,其对于史料的痴迷和执着甚至有时让我这个科班出身者也自叹不如,如小宇兄为查找一条关于许璇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史料,千方百计寻求其在日本的同学和同乡的帮助。为了加强研究的学术性,他又不断与高校历史系的朋友们加强联系。可以说,《许璇纪念文集》的出版是对其多年来深耕许璇这一农学历史人物的回馈和肯定。  

          在我看来,许璇这一历史人物,不仅仅是一个农学人物而已,《许璇纪念文集》至少能从以下几个方面能给我们提供一些思考。首先,许璇是晚清民国年间温州的一个历史人物,而温州作为晚清的重要通商口岸之一,更是晚清民国浙江留学日本的重要地区,那么,整理和研究许璇可为我们探究清末民初的知识传播和文化交流提供个案参考。据张小宇兄的统计,1896年至1940年,留学日本学生共550位,按照县市区分:其中,永嘉(包括今鹿城、瓯海、龙湾、永嘉)117位、乐清87位、瑞安(包括今文成)183位、平阳(包括今平阳、苍南、龙港)157位、泰顺3位、玉环3位。占比分别为:永嘉21%、乐清16%、瑞安33%、平阳29%、泰顺0.5%、玉环0.5%。就时段而言,晚清326位,民国时期(1911年至1940年)224位。许璇就是其中瑞安留学日本的杰出代表之一,其1904年赴日留学,1913年7月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科,获农学士学位。数据给我们直观的印象,但当我们再将一个个历史人物在晚清民国时期的事功逐一呈现时,我们更能看出温州开埠以后,温州这一地方在知识传播和接受的链条中扮演的作用。既往我们关注知识传播和思想时常作抽象之理解,小宇兄对许璇年谱的梳理让我们能对许璇农学思想的渊源与晚清知识传播之间的关系有更为立体的认识。整理这些对外交流的个案可让我们认识温州的包容开放和善于学习的地方性格。实际上,后来在中共革命过程中,亦有大量温州人报考黄埔军校,其中又有多人被送往前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为中共革命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次,许璇不仅仅是农学家,他也是清末民初重要的教育家,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农业大学、浙江省立甲种农校和浙江大学等高等院校任教,并担任院长、校长等职,对于清末民初教育有着深刻理解。作为在新旧鼎革时代成长起来的人,他既是新时代的推动者,但是,随着科举制废除和辛亥革命的爆发,他们又成为新式学生“革命”的对象,一代又一代,后浪推动前浪。如在1922年间,受五四运动的影响,以学生为代表的新式知识精英影响甚巨,那时的学生,用后来著名农林学家梁希的话说,“学生大似皇帝,皇帝还好开除么?”而许璇作为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校长时,为整顿学风,“履新不到一个月,开除几个学生”。作为校长的许璇与学生之间的代际冲突值得关注,而许璇的一生,作为知识青年到教授、院长和校长的演进,更是可以作为考察清末民初教育与社会变迁之间关系的重要窗口。

          最后,《许璇纪念文集》中收录的专业文章不仅是重要史料,而且许璇对农业、农民、农村和农学的“知”和“识”皆可为认识清末民国社会提供重要参考。本书共收录许璇各个时期的学术文章26篇,涉及粮食安全、粮食与关税、农业合作事业和农业发展等,许璇都有自己的认识。编者还提醒我们,许璇的两本专著——《农业经济学》和《粮食问题》已单独重新出版,本书未作收录。实际上,这两本专著为我们认识民国初年的农业和农村社会有着重要作用,如《农业经济学》中关于全国各地自耕农和佃农系统性的分析,可与当时大量的社会调查作比较研究。个人认为,作为农学家,许璇关于这一问题的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其学术价值可能要远远高出时人之观察。  总之,《许璇纪念文集》不仅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位农学家的生平和著作史料,更为我们研究清末民初的时代和社会变迁提供了一面镜子。据我所知,小宇兄成竹在胸,他对以上这些问题皆有系统性的规划,期待他有更多的著作问世,嘉惠学林。

            本文作者为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1-09-16时代的一面镜子——《许璇纪念文集》读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jurg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