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的信息越多,我感到越来越焦虑
不知道为什么,有了手机作为消遣,却让人越来越感到焦虑。
抖音、快手、知乎、小红书、简书、今日头条、喜马拉雅、得到……手机里装着越来越多的APP,每一个打开都是扑面而来的信息,除了纯粹的消遣,还为了能够学点东西、提高自己。
但是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大到国际形势、国内经济、历史人文,小到股市分析、楼市信息、潮装搭配、美妆教学、生活技巧、健身诀窍、职场生存,每一个似乎都值得一看,看了确乎能够学到点东西,同时越发强烈地觉得,自己懂的太少、知识面太窄……
知识焦虑产生了。
最典型的状态就是每天都觉得自己所学的东西不够用,担心缺乏竞争力,打开一本书,却总是读了一半放在那里,然后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另一本;点开一个个APP,看了一段又一段,过一会除了觉得头晕脑胀,就是恐慌和焦虑。
特别是新中产阶级,随时处于不进步就“返贫”的状态中,每天面对着工作超载、职业倦怠和发展困惑等问题,对知识的焦虑情绪越来越浓。当数以万计的信息扑面而来时,又难免会产生接收信息的负担。
我们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把注意力放在哪里;想要和时间赛跑,却又力不从心。
02
我们焦虑的其实并不是知识
知识焦虑的第一直觉是:我很缺。第一反应是:赶快补。
至于补什么不重要,反正就是学习,学习让我快乐,学习让我不焦虑。于是再次翻开各种书本,再次点开各种APP,如果还嫌不够,那就来几个知识付费、报班培训。
但是,这种焦虑似乎并没有停止,而是更强烈了。我们陷入了焦虑——求知——焦虑的恶性循环中。
停。
得好好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了。
我们创造的知识,永远都学不完。天南地北、古今中外地“恶补”,是一条永远走不到终点的路。换句话说——知识的大饼永远都摊不完。
我们焦虑的根源其实不是知识的匮乏,而是职场上的危机感、经济上的窘迫感。害怕哪天被新人替代、被炒了鱿鱼,害怕经济“断流”、家人“喝风”。
解除焦虑,并不是要广泛地掌握知识,而是要更好地掌握技能,变得在职场不可或缺,扎稳脚跟、升职加薪;或者找到一条稳定的经济来源,让自己好好安定下来。
解渴的办法,也不是遍地挖坑,而是找到可能的水源,深挖一口水井。
03
被混淆的木桶原理和长板效应
我们在知识焦虑中盲目“恶补”,往往与“木桶原理”有关。
“木桶原理”很简单,说木桶的盛水量决定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告诉我们缺什么就要补什么。
与之相对的是“长板效应”,说一个人各个方面的能力就像一块块板子,能达到多高的高度,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板子。
公说婆说都有理的理论。
其实,“木桶原理”的成立,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组成部分必须是一个系统,系统环环相扣、不可或缺。比如一台电脑,内存、CPU、主板、显卡等就是一个系统,任何一块短板明显,都影响整个电脑的整体性能。
我们每个人是一个系统吗?
如果放在以家庭为单位的农耕或者作坊,那么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系统,或者说那个“当家人”就是一个系统,耕地、播种、灌溉、饲养样样都必须精通,否则就没有好收成;作坊的加工、销售、算账、维修也要样样都懂,否则就无法运营。
可是,时代变了。网络时代、平台时代,外包、组团、兼职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每个人其实就是一块木板而已。
企业只需要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他都可以外包,没有“广而强”的公司,但有很多“小而精”的企业。
我们只有要一技之长,就可以打造自己的团队,雇佣、合伙都可以。如果一个人在某个方面能够做到别人无可替代,甚至不用自己去经营,别人都会找上门来。
04
广泛涉猎不如专注一隅
不知道我们有没有关注到一条信息,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21年10月,又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要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这说明什么?随着本科和研究生扩招,高等教育人口已经很多了,于是金融互联网越来越卷,天坑专业境遇惨淡,毕业生越来越难找工作,就是证明。
通俗点说,现在的“通才”太多了,需要很多“专才”,其中包括很多技术专才。
政策导向如此,我们也一定要看清趋势。
广泛涉猎不如专注一隅。这个时代,不需要“万金油”。
在技术上首屈一指,那就是“工匠”,在“大国工匠”中,也不乏搞焊接、打磨、雕刻的工人。
在穿搭上令人惊艳,可以做穿搭主播,卖卖衣服啥的,日子滋润的也不少。
摄影、特效、营销、演讲、写作……行行出状元。
其实不用是“状元”,努力做到百里挑一、千里挑一、万里挑一,其实也就足以不焦虑了。
不被知识焦虑捆绑,先从磨练自己的一技之长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