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智慧老人最后说的是“不必凡事皆能,唯与古人相通”,人的精力有限,我们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坚定走下去。
今天继续听老人说:
154.无愧于心,收效桑榆
夙夜①所为,得无抱惭于衾影②;光影己逝,尚期收效于桑榆③。
夙夜:早晚。
②无抱惭于衾影:北齐刘昼在《刘子.慎独》中说:“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这里指独处的时候不觉得愧对自己的良心。衾:被子。
一个人如果年轻时不求上进,碌碌无为,甚至做出败坏道德的事情来,若等到上了年纪时再醒悟,面对早已青春不再的人生,确实会让人心生悔恨,所以人们要从小培养良好的心性,知荣辱,求上进,正直勤俭,不取非分所得,才能不被一些不良事物所迷惑,失去进取的动力,甚至做出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来,这样就可以做到对外无愧于天地, 对内无愧于良心了。
人生数十载,每个人的生命都宝贵而短暂,因此要懂得珍惜时光,尤其是青春年少的美好岁月,更不容虚度,如果有些人因为少年懵懂或错失机遇,而没能取得显著的成就,绝不应自暴自弃,而应该立足当下,发奋学习,以求在以后的人生中有所成就。正如《论语.徽子》中所说的:“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经逝去的,就不要再纠结懊恼,那样只能继续浪费精力和时间,唯有奋起直追,才会有机会书写人生的新篇章。
回想我六十年的人生,虽然我没做过伤天害理的事情,可以说,我也无愧于天地。但年轻时,没能抓紧时间认真读书,致使自己知识匮乏,这是我终身的痛,好在现如今知道奋起直追,立足当下,努力学习,应该多少会弥补点人生遗憾吧。
155.先人栉风沐雨,后辈勿忘勤俭
念祖考①创家基,不知栉风沐雨②,受多少苦辛,才能足食足衣,以贻后世;为子孙计长久,除却读书耕田,恐别无生活,总期克勤克俭,毋负先人。
①祖考:祖先。
②栉风沐雨:借风梳头发,借雨洗头,指整天不顾风雨的在外奔波,形容创业的辛苦。
《墨子.辞过》中说:“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历史上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就如同一个朝代开始时,开国帝王励精图治、勤奋节俭,而后代的继承者往往腐化奢靡、不务正业,至使基业灭亡。可见,开创一番基业是十分不容易的事,而后人要保持事业的兴旺,更要具有进取心,时刻不忘先人创立基业的不易,并且懂得格守勤俭作风,才能使家业长久兴旺。
长辈总想为后人做长久的打算,盼望
他们能为家族争光,然而想要实现愿望,就要教育他们勤恳从事耕种和读书,因为耕种可以养身心,让人不忘根本,读书能够明理,让人不至于陷于庸俗堕落。后人只有奋发学习,勤俭持家,才能做到不负先人的奋斗和期望。这样的教导看似浅显而朴素,却充满着睿智和启迪,因为其根本在于树立健全的人格,这一点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156.生时济于乡里,逝有可传之德
但作里①中不可少之人,便为于世有济;必使身后有可传之事,方为此生不虚③。
①里:乡里。
②不虚:没有虛度。
想成为“济世”人才,并不一定非要做出轰轰烈烈的事,一个人只要能尽自己所能,哪怕是在乡里中,也能做到对民众有益的事,做一个不计较个人得失、心怀大众的人,才能成为德高望重的人。
如果想在身后留下美好的名声,除了要具有杰出的才能,还一定要具有高尚的品德,那些卑鄙恶劣的小人就算再有才学,积累再多的财富,也只能留下恶名和骂名。
今天自省自己,我虽然也没有干过轰轰烈烈的事,虽然才疏学浅,但也没干过伤天害理之事,至少身后不会留骂名。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