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不是我写的,我只是知识的搬运者,如果觉得有用,去圈外学习更多知识,哈哈。
第一课 知己知彼,才不被拒
这节课我们回答这三个问题:
1、企业通过校招,想获得什么?
2、被拒是因为不了解自己?
3、被拒还是因为不了解企业?
企业为什么要校招?
企业招聘分两种:分别是社会招聘和校园招聘。
社会招聘面向的是有工作经验的人。与之相比,校园里的学生几乎没有工作经验,无法马上创造价值。
那么企业为什么还要校招呢?为了获取长期回报
企业之所以愿意校招,是处于以下考虑:
1、大学里人才集中,招聘成本低;
2、大学生容易接受新事物;
3、大学生毫无工作经验,易于塑造;
4、在开始阶段就抢到高潜力人才;
5、雇主品牌宣传。
招应届生,就像买股票
应届生没经验,那么自然,企业招聘就是跟买股票一样了,看中的是潜力。
既然是潜力,为什么还要有相关实习经历呢?
一句话:实习经历是为了证明你的潜力,帮助企业降低风险。
校招的一般流程如何?
校招通常分一下5步:
1、前期宣传:宣讲会、招聘广告等
2、简历投递:网上申请,或邮箱投递
3、笔试:有些公司、岗位没有
4、面试:群面、单面等形式
5、发offer:也包括谈薪酬
网上申请为何总被拒?
很多人会在网申阶段莫名地挂掉,网申的筛选常常通过关键词,有两种方式:
1、单项不符合的直接筛掉
2、每项赋予一定权重,最后加权得出总分,再筛掉不及格者
网申之前,没看企业招聘需求,盲目申请,挂掉可能性就比较大了。
笔试为什么总不过?
1、专业知识的笔试:考察专业能力,主要针对一些技术性岗位
2、认知能力的笔试:测试应聘者的智力水平等
3、性格特质的笔试:通过心理测试,考察应聘者的性格特质和价值观,是否与公司文化相符
这3种里,1和2大多可以在网上找到真题。尤其是2,多数企业的笔试题供应商都是SHL之类的公司,花两天做很多题,是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的。
而3,只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作答即可,不适合并不可惜。
简历面试被拒的两大原因
通常来说,被拒的原因无外乎两个:
1、不了解自己
举例子:毕业时,我觉得自己性格比较内向,想要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所以我投了不少的销售岗位,但是几乎每一个销售岗位的面试官都拒了我,他们说我并不适合,觉得我可以重新定位一个职业方向。回想起来,我并不了解自己,自己的竞争优势是在思维能力,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条理清晰。
2、不了解企业
如何了解自己?
如果要能做好、做长一份工作,一般需要三个条件:热爱、擅长和满足需求。所以,企业就在考察这些方面。
热爱:决定你是否做地开心
擅长:决定你是否能做好
需求:决定你是否能坚持
某类职位总是被拒,可能真的就是不适合,只是自己觉察不出来,而面试官看出来了。
了解自己的兴趣、擅长和需求,能够避免病急乱投医、总是被拒。
如何知道自己的兴趣?
发现自己兴趣,有以下三个方法:
1、多尝试
2、多总结
3、做测试
如何知道自己的擅长?
寻找自己的擅长领域,有两种方法:
1、自我总结
问自己一些问题:
2、他人反馈
如何分析企业的需求?
卖产品如此,卖自己也是一样。求职,无非是向企业出卖自己的服务。那么,如何分析得知企业的需求呢?
企业招聘需求,是一套体系。
企业在写招聘要求的时候,是对职位所需的能力做过详细分析的,背后是一个体系。而这套体系中的核心,是以下冰山模型。
求职背后的秘密1这个模型,囊括了一个人内在价值的各个要素,企业的招聘需求往往也跟这些要素对应。
模型要素1:知识和技能
知识和技能是最容易后天习得的,也是最容易考察的。
在招聘要求中,知识要求体现在一个人的学校、学历、专业等等,技能要求体现在一个人所会的工具,比如PPT、Excel、某种编程语言等
这部分要求,通常在简历筛选中考虑。
模型要素2:能力
能力更多是指软能力,比如思维、沟通等等,改变周期很长,但是对人的影响更大。比如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强,那么知道是容易习得的。
所以,相较于知识和技能,能力更能代表一个人的潜力。这部分在简历筛选上,只能是小部分体现,主要还是通过面试来考察。
模型要素3:天赋
这里所说的天赋,是指成年后可变性较小的因素,包括性格特质、动机和价值观。
在招聘要求中,企业有时会列出部分性格特质要求。
至于价值观和动机,通常不会明说,而是面试中考察。
当然,也有企业会使用测评问卷,比如很多人熟悉的MBTI。
各要素在企业需求中的位置
有统计数据显示,内推求职成功率为40%,远高于直接投递简历的成功率。
大部分公司是非常喜欢内推的。毕竟,短短几个小时的面试,无法完全了解一个人,而通过内推招到的人,有举荐人背书,更加可靠。
待续未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