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说论语,想谈谈咏哥这个《论语》读写讲训练营。
咏哥很早就在群里放风说要开始做这个《论语》的共读,当时群里一度反应激烈,我也是十分期待。国学类是我一直想学却一直不知何处下手的。其中一个问题就是,这类文学著作的解说本来就各有说辞,并非唯一的,那么咏哥将如何带我们学习呢?难道他有一套定解?带着期待和疑问,我参加了学习营。
之前参加过咏哥的情绪管理,基本都是他先分享,我们再做自我链接和分享。没想到这次完全不一样。正巧这段时间我一直在修读关于主动学习的理论,仔细想想咏哥的这次学习营不正是“翻转课堂”一个最好的案例么?通常的培训方式,学员都是被动和照盘接收式学习,可能在技术型教学上,这种方法还有一席之地,但类似这种理论类思考型课题上就大打折扣,很难出彩。这次的《论语》训练营就一度打破式普通的教学模式。
课前指定具体课题,这样就把学习主动权交回到学员手上,之后加上分明的奖惩规则作为激励机制,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时间去积累课堂中所需的素材资料。并且在课堂中,讲师不再只是对主题进行理论阐述,而且会直接结合学员的课前作业总结做分析点评。此时讲师的身份不再主在教书授意,并是侧重了在协助分析。并且这种混合型的培训模式下,咏哥一直会不停点名,学员的参与度自然会大大提高,即使没有能完成作业的学员也会在压力和激励下有所行动。
因为课题的开放性,学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很容易地获得程度深浅不一的参考资料,这不但让学员自己通过搜索,被动以主题为中心广泛阅读,这样对存在的不同见解都有一个大略了解,也在此基础上进行取舍后确定自己认可的观点,并结合自身经历经验,将“先前认知”的链接和拓展,并表达(书写)出来。这个过程中,学员的资料搜索能力,分析链接总结文字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这里不得不感叹,这咏哥还没有开始上课,学员就开始自发成长了。
最妙的设计在于,在咏哥将这种能力分成了不同的等级。先是100字的文字打卡,这可以说是一个很容易达成的目标,因此大家在没有压力的前提下,慢慢接受了这种“翻转课堂”的模式并有了良好的适应。一周后,打卡文字数提到300个,并且加了视频打卡的部分。有些小伙伴包括我自己就觉得这个暂新的挑战很新颖,似乎有点艰难。我第一条视频就录了不下3次。但一旦开了头,完成了一次之后,就感觉并不难做到,而自己也因为“超越”了自己给自己的假定,而获得了满足感。同时,我觉得咏哥这样做的用心在于,现在是个多元输出的时代,我们必须不断尝新,打破思维束缚,而且一旦突破自我,就是崭新的一片天地。因而,我觉得这也是咏哥不教而教的又一笔。
《论语》训练营,其实咏哥课内课外都在教,他自己的日常言行,包括他刚刚写的复盘中提到的点点滴滴,都是一种无形的示范和熏陶,确是师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