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女儿背着和她瘦小后背一样宽的书包,带着点激动的憧憬和忐忑的不舍,故作潇洒走进她的小学。
当然,“故作潇洒”是她亲娘自己的想法,实际上小不点那天的背影是真潇洒,开学后第一周她的表现,也证明了她很满意并很开心上学后的全新生活。
可是,她亲娘直到现在,依旧挣扎在一厢情愿认为她“故作开心”的失落中,无法自拔。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一周前我还在嘲笑我娘当年送我去上大学、送我去异地工作,都是笑着去哭着走,现在轮到我了。
我女儿走进小学校园,留给我一个阳光一样灿烂的笑脸,我的表情是灿烂的笑容挂着眼泪,开心、骄傲、欣慰、伤感、不舍、无奈、失落……妈妈的心,从来都是一边盼着孩子长大和独立,一边想要是她永远不会长大就好了。
刚开学的不适感和狂热感,现在明显已经缓解了不少,就如同学校周围接送孩子的氛围,愈发规律和理性。
我有点理解那些让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住校的妈妈爸爸们了,我们的眼光带足了家长滤镜,我们觉得孩子在离开家的那些日子里,满心都是不安,忽略了孩子的坚强和成长,同样的经历不在此时发生,也会在此后的十二年间,随时随地发生,迟早而已。
孩子长大的过程,就像是一片平原上升起的一座高山。山脚下是坦途,父母抱着、拉着孩子,形影不离直到山脚下。但是这座山只允许孩子去爬,山上的神秘和美丽带给孩子们憧憬,于是在山脚下,孩子和父母分开,义无反顾向山顶进发。
孩子一边攀登一边时不时扭头看看父母,并会求助下一步怎么能走的更好,但是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孩子一心前路,回看父母的次数越来越少,孩子的背影越来越小,越接近山顶,越消失在父母的注视中。
这座山是属于孩子的,父母面前的那条路通往山的另一边,在另一边的山脚下,父母与孩子汇合,当年仰视自己的孩子,变得高大、睿智,父母被孩子拉着手接着往下走。
我女儿上小学前,我经常会说“她从出生就没有离开过我,所以黏着我,到现在还不愿意和我分床分屋,好烦人……”,我都没有意识到说这样话的时候,压抑不住的优越感。然而仅仅是一道小学的门,便让我没了底气,我已经预感到,她需要越来越多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这些时间和空间里,不需要父母的陪伴,甚至不希望父母知道这里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我问过很多的爸爸妈妈,是真的很”欣慰“孩子的成长吗?答案是“很欣慰”,也很为孩子高兴,只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给孩子的是最纯粹的祝福,把祝福背后的失落留在自己的心里。这些百味杂陈的情感,便终其一生成为我们的记忆,垂垂老矣的时候,所有的美好还是美好,所有的失落也变成了美好。
与其说这一生,孩子在慢慢学着离开父母,倒不如说,父母的修行中最艰难的便是要一次次地主动割断和孩子的联系。
成人父母是人这一生最幸福的时刻,不似孩子们人生初始的混沌,正因为我们在心智最成熟的时期经历这种幸福,又不得不在心智最成熟的时期,用以成长为名的分离,来磋磨幸福。快乐加倍,失落必然也加倍。这并不会给我们带来真正的伤害,那种难受的感觉,也是父母的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很多过来人在传授经验的时候,会说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但是谁能在三十来岁的时候还能记起自己孩童时期的感受?总归难得感同身受。
做父母和做孩子一样,未来都是一段从未经历过的旅程,各自有各自的成长;但是这些经历也都是一种轮回,我们终有一天会理解我们自己父母当年的岁月,我们也终会在为人父母的某一刻,体会自己孩子当年还不会说话时候的无奈。
所有的孩子都是来报恩的,如若没有他们,我们便无法知晓我们亏欠了多少父母;
所有的孩子都是来抱怨的,如若没有他们,我们便无法知晓那年给他们断奶,是多大的残忍。
所以我的孩子,你放心地成长吧,妈妈来给自己断奶,顺便帮帮你爸。(柒美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