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清楚一点,我们已经从IT时代走向了DT时代。IT时代是信息技术的时代,DT时代是数据时代,下一个时代是AI即人工智能的时代。
以前也有数据,甚至没有互联网之前也有数据,为什么那个时候不能叫DT时代。很简单,因为那时候数据的量级还远远不够。有过这样一个统计,在截止到2000年的时候,人类历史上已经存储的数据总量是12EB。
但是2011年的时候,光一年的生产数据就是1.82ZB,也就是1863EB。这是什么概念的差距。此后到现在还没有人再统计过数据,因为增量实在是太快,有一种说法,最近两年产生的数据总和大概占以前的90%,这是一个量变迅速的质变过程。
阿里的云栖大会上马云曾提出过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的五新概念。但前四个新是建立在最后一个新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新能源真正划开了大时代。从2010年左右,数据已经成为了人类自己创造的新能源,与此对应的发动机就是算法。
再说移动互联网,从1G到4G的过程中基本是跑跳,但到了5G就坐上火箭了。2018年,5G开始全面的试商用,两年之后全面商用。5G整体的设计容量是现在4G的一千倍,但传输成本是现在的千分之一,所以有人说在5G时代里,每一粒沙子都是独立的IP,都有独立的地址。届时,会进入一个物联网的时代,彻底把人类带入人与人、物与物通信的变化,移动互联网会在未来的一两年之后会发生一个质的变化。
再讲智能终端,手机作为智能终端的核心器官,在2016年国内销量是5.6亿部,其中中高端的占比,也就是是两千块钱以上的手机占比是11.4%,2017年整体销量比2016年略微减少,但也达到了接近5亿部。两年的时间10亿部手机,中高端手机的占比到了16.2%。所以未来,会有这么多的人,通过这么先进的网络,每天都在贡献大量的数据,所以说数据量在未来从量变到质变,才有可能成为一种能源。
以上是外部客观环境的变化,我们再来讲讲主观环境的变化。
相信现在大家感受都很深,世界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种情况严重到了什么程度,有一个数据统计,说90后平均在线活跃时间,就是你切换各种APP,触屏的时间,平均超过了五小时。而且这个数字在持续的增加。
总的来说,现在的年轻人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手段、频率,和上一代的人完全不一样了。人类学之母玛格丽特·米德就提出过一个“三喻文化”的概念:即随着人类知识节奏的加快,会从浅喻文化到同喻文化再到后喻文化。理解起来非常简单:
以前知识或者经验更替速度慢的时候,是老人、经验丰富的人去指导和教育年轻人,这叫浅喻文化。
后来知识更迭速度加快了,就是同辈之间互相交流,叫同喻文化。
如今发展速度更快,越来越年轻的人开始教育或者引导整个社会潮流的变化,一切都越来越年轻化,就是后喻文化,这是一个人类进程发展的一个趋势。
从IT时代到DT时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