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诗画
公元1181年,辛弃疾因遭到保守党的弹劾被革去官职,闲居于带湖一代。虽然远离朝堂争斗,但辛弃疾却无心赏玩,眼看着国家日渐衰弱而自己却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处宣泄,于是在博山道中一壁上写下了这首词。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宋代〕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词的上片辛弃疾回忆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那个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的少年还没有体验到人间的愁,所以他喜欢登上高硫,凭栏远望,他有着满腔的豪情壮志。
辛弃疾的少年时期是在沦陷区度过的,他不仅亲身经历了人民的苦难,亲眼看到了金兵的凶残,于是他从小便立志要将侵略者逐出出去。年少的辛弃疾信心十足,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但是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愁情”,有时候也会强说愁绪,无愁找愁。
词的下片回到现实,抒发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处世阅历的增加,对于这个“愁”字终于有了深刻的体会。辛弃疾怀着报国杀敌的志愿回归南宋,本想着能一展抱负收复失地。但谁料南宋政府习惯了苟且偷生,对北伐收复中原并不感兴趣。他进言劝谏却得罪权臣落得个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形式上和上片的“爱上层楼”相呼应。年少的辛弃疾心中无愁却还强说自己很愁,但如今他明明是满腔愁绪却说不出来了。说不出来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作者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别愁绪而是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但在当时保守派把持朝政,抒发这种情绪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也不便明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