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时,眼睛近视了,父母亲委托三叔带我去看眼睛。三叔是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大学生,已经在省城里扎根落户了。其实,自打四年级开始,班主任就告诉父母,说我上课眼睛都眯成缝了,肯定是眼睛不对劲了。父母不这样认为,学业的退步,是我为自己不努力找理由。
一次三叔回家看望奶奶,和父亲闲聊说到我们学习的问题,于是他决定带我去医院看看。
我们黄昏出发,一个小时的慢摇火车,便到了市里。下了长长的5路公交车,三叔便带我去吃饭。小巷子里灯火通明,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巷子两边摆满了各种小吃,在橘红的灯光下闪耀着迷人的光彩,我兴奋地望着这一切,目光停留在一堆甜糕上。三叔指着烧鸡,我摇头;他又指着烤鸭,我摇头;三叔顺着我的目光,问我难不成是想吃发糕。我怯怯地说,是的。其实,这里售卖的小吃,吃什么都可以的。可是出门时,父母悄悄叮嘱我,在外要懂事,不能有非分的要求。三叔问的越急,我愈发显得拘谨。要说,我真得不知道挑什么,因为临走时吃过晚饭了。后来,我还是挑了自己满意的食物——发糕和一些甜食,三叔买了一堆塞进我的包里。
那堆甜食里的几块浅黄色的发糕,是我最喜欢吃的。从此,我记住它们的名字——发糕。
从城里回来,三叔又给我带了一小袋发糕。奶奶和母亲笑我,这是玉米面饼子,有什么好吃的?原来,她们都吃过,笑我的眼神里藏着一些无奈。我央求奶奶做给我吃,她始终没有答应我。
再后来,我到外地上学,在大食堂里又找到了发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发糕。
前段时间,坐在家里突然想吃玉米面饼。于是换乘了三趟车,来到另一座小城的小吃街,买了五六盒开心地回家。途中,将一盒送给父母亲。
有一次闲谈时,母亲笑着说:“你爸说以后别买玉米饼了,那就是我们小时候常吃的,又涨肚,口味又不好。”原来,我认为好吃的,不论是发糕,还是玉米面饼,在他们眼里,代表着饥饿和贫穷。难怪小时候怎么说也不肯做给我吃。
婆婆听到我跋山涉水去买玉米面饼,她也笑了。
几天后,一袋发糕被先生带回家。这袋婆婆亲手做的发糕,如我第一次吃到的一样,淡黄色,糕面上有半颗红枣。果然,味道美极了。
发糕于我是美味,于我的长辈们却是苦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