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作者: f7c655911e05 | 来源:发表于2018-08-12 19:00 被阅读0次

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作者在书中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

其中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值得我们借鉴,在我国艰难且至关重要的几年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从这本书中我读到了很多 1. 一时风骚不易,基业长青更难。2.国家的政策和世界潮流。3. 不要和国家政策对着干,要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4. 人不可张狂。禹作敏就是这么死的,自己作死的。5. 技术很重要,尤其是制造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那么自己的利润很难有保证,很容易面临被不断压价的危险。

给我的两个比较深刻的印象,一个就是在中国,商确实是依附于政治。冯仑在《野蛮生长》中也将企业的发展历史总结成三个时期,江湖阶段、企业阶段和资本阶段。这三个阶段都和国家政策紧密相关,而这种相关又和美国受到资本家严重影响的政治是不同的。国家的政策走向更加激烈和无法预测,如果走对了可能一夜暴富,也可能身败名裂,在这种政治背景之下,企业如果想要取得发展,很容易依附于某个官员。但是冯仑也指出,只有终极的权利可以依靠,其他都是不可以依靠的,因为政治本身就缺乏稳定性。

    另外一个影响是关于产权,以前总是听人提起产权,但是只是一个粗略的影响,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除了开放的主题之外,随之而来的就是产权的变化,所谓“抓大放小”,所谓乡镇企业,也许是国家给我的印象实在太没有作为,所以我认为,不论黑猫白猫,最能抓老鼠的猫才有被养的权利不是么?所以我认为的“国有资产”流失剔除了既得利益团体跳脚以外,似乎不具有什么严重的伤害。

相关文章

  • 2018-09-15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我认真地读完了由吴晓波先生编著的《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上...

  •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第一次听说激荡三十年这本书是在大三上学期管理学老师那听说的,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把这两册书读完,...

  •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激荡三十年》系统的介绍了改革开放到2008年金融危机中国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随之跌宕起伏的企业成长历史。这是一...

  •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应学校要求看了吴晓波先生写的《激荡三十年》。本以为是本历史,阅读下去才发现是讲中国企业78年到08年的企业史,书中...

  •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近期我阅读了《激荡三十年》这本书,其书又称《中国企业1978-2008》,由此便能知晓此书的写作角度是中国...

  •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

  •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看了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总的感觉就是感慨万端,悲喜交加。 感慨的是30年的改革开放史,与其说是改革史,还不如说...

  •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激荡三十年》描绘1978年至2008年的中国企业不是什么易事,正如吴晓波书中坦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

  •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一家成功的公司,是需要公司决策者、领导者在顺应时代的前提下,熟读各种政策,从而作出正确的决定,也需要优秀的经理...

  •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最近在读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感慨于书中描写的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间的巨大变化。那时,脑袋灵活、对政策敏感而又敢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qfe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