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作者在书中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
其中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值得我们借鉴,在我国艰难且至关重要的几年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从这本书中我读到了很多 1. 一时风骚不易,基业长青更难。2.国家的政策和世界潮流。3. 不要和国家政策对着干,要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4. 人不可张狂。禹作敏就是这么死的,自己作死的。5. 技术很重要,尤其是制造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那么自己的利润很难有保证,很容易面临被不断压价的危险。
给我的两个比较深刻的印象,一个就是在中国,商确实是依附于政治。冯仑在《野蛮生长》中也将企业的发展历史总结成三个时期,江湖阶段、企业阶段和资本阶段。这三个阶段都和国家政策紧密相关,而这种相关又和美国受到资本家严重影响的政治是不同的。国家的政策走向更加激烈和无法预测,如果走对了可能一夜暴富,也可能身败名裂,在这种政治背景之下,企业如果想要取得发展,很容易依附于某个官员。但是冯仑也指出,只有终极的权利可以依靠,其他都是不可以依靠的,因为政治本身就缺乏稳定性。
另外一个影响是关于产权,以前总是听人提起产权,但是只是一个粗略的影响,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除了开放的主题之外,随之而来的就是产权的变化,所谓“抓大放小”,所谓乡镇企业,也许是国家给我的印象实在太没有作为,所以我认为,不论黑猫白猫,最能抓老鼠的猫才有被养的权利不是么?所以我认为的“国有资产”流失剔除了既得利益团体跳脚以外,似乎不具有什么严重的伤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