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或许,这个美丽的金秋,本该馈赠老年:天蓝蓝,水滢滢,风轻轻,云淡淡;
或许,这个美好的佳节,本该属于老年:九九重阳,不仅谐音相近,而且深含爱老、敬老的寓意;
或许,这些美妙的意象,本该赏赐老年:枫叶红,丹桂香,菊花黄,夕阳醉……
不知怎的,每逢重阳,我总是情不自禁地登高临远,以一种近乎膜拜、近乎敬畏的心情,遥望天边一抹夕阳、一片晚霞、一缕黄昏,那种难以割舍、挥之不去的别样情怀,总是丝丝弥漫、萦绕心间……
在叶坪的“太阳山”,我曾观赏夕阳西下的美景。那大大小小、远近高低的山峦,如身披盔甲整装待发的将士,似风姿绰约的美女,宛如一幅“满目青山夕照明”的水墨画,让我悚然顿悟,人到老年,只有像夕阳那样,纵然失落,也坦然从容!
在黄柏的“绿草湖”,我曾聆听晚霞燃烧的天籁。如呢喃絮语,似风啸雷鸣,静穆中饱含幽怨,轻柔里透出恢宏。那是远离了语言,远离了尘嚣,只有用心灵才能感应的天籁之音,让我体味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人生真谛。
在老家的磨石岭,我曾看到黄昏时的太阳雨。那绚丽多彩的光芒,在田野里、河流上闪烁,跳动。我沉浸在故乡那暮霭微醺、安谧恬静的景色之中,就像老母亲酿制的陈年美酒,啜饮一口,便醇香四溢,醉在心头!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登高望远,把酒临风,以其生花妙笔下了许多赞美老年的名篇佳句。如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刘禹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李商隐“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梅尧臣“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朱自清“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臧克家“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等等,不胜枚举……
而我尤为喜欢的,还是叶剑英的《八十书怀》,以慷慨激越之情,以“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的神来之笔,把铅华洗尽、昂扬向上的人生境界表现得酣畅淋漓。
这些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诗句,既咏叹老年人生的闲适之趣,又抒发了老当益壮的情怀,读来如沐江上之清风,犹闻山涧之溪水,令人心旷神怡,荡气回肠。于是,我默默咀嚼,细细品咂,似乎读出老年之美———就在那份宁静淡泊,那份博大深邃,那份明澈高远……
深秋,落日衔山时分。一阵秋风送爽,一条蜿蜒纡曲、铺满红叶的石径引领,我登上乌仙山巅。抬眼望去,一抹夕阳余晖映照,那远山近岭叠翠涌金,如丹似醉,万亩橙黄桔绿,十里瓜果飘香。蓦地,不由心潮奔涌,感慨万千。莫非这就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描摹“欲归还小立,为爱夕阳红”的情景;莫非这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礼赞“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意境……
岁月悠悠,脚步匆匆。走着,走着,我便踏进老年。抑或人到老年的自然感受,抑或阅过尘世沧桑的心理积淀,在我眼里,夕阳如画;在我耳际,晚霞如歌;在我心里,黄昏如酒。赞美黄昏、夕阳和晚霞,因为她以其短暂的辉煌,展示大自然的绚丽;礼赞老年,因为她以其有限的人生,品味生命的本真!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