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漫画武侠江湖
曾国藩家训之十一【482】2023-10-4

曾国藩家训之十一【482】2023-10-4

作者: 张东日记 | 来源:发表于2023-10-03 10:04 被阅读0次

    曾国藩家训之十一【482】2023-10-4

    曾氏家训自晚清民国到如今,兴起一波波热潮,人们研究曾氏家训的背后是对想优先家庭教育的借鉴,那么,曾氏家教有哪些教训,值得我们思考。

    一、家庭教育是第一教育

    如果说学校是教授各种有书知识,那么家庭教育则是无书知识。上古的一些家训至今流传,中国第一部家训《诫伯禽书》是由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之弟,周成王之叔周公写的,是孔子做梦都想见的人。

    周公,姓姬名旦,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是中华初期封建时代杰出的政军思想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奠基人。周公历经文武成王三代,既是西周王朝的开国元勋,又是西周王朝“成康之治”的主要决策人。周公身体力行、勤勉从政,为见贤人留下“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的典故。周公谆谆教诲侄子成王、儿子伯禽养成勤政爱民、谦恭自律、礼遇贤才的作风。“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后来成为诸多帝王教育后代骄奢淫逸、殷商失德亡国的名训。周公早有意识国之隐忧不在当前而在后嗣。所以他对侄儿成王、二字伯禽的教育,包括治国安邦才能的培养,也包括个人品格的塑造。

    周武王灭商后,将周公旦封在了鲁地,但周公旦因为辅佐朝政,没有就封,而是让儿子伯禽代为就位。《诫伯禽书》是在伯禽去封地之前,周公告诫儿子的一段话,把如何从政提到王家兴亡的高度来认识,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开中国古代仕宦家训之先河,是中国第一本成文的家训。《诫伯禽书》全文如下: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文多记而守以浅者,广。去矣,其毋以鲁国骄士矣!

    《诫伯禽书》翻译成白话如下:有德行的人不怠慢他的亲戚,不让贤臣抱怨没被任用。老臣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比力;即使飞驰如马,也不会与马赛跑;即使智慧如士,也不要与士比智高下。德高者往往以谦恭自在,世以荣之;虽有良田千亩仍然节俭生活,家族永安;位高权重者低调作风,得人心反为贵;兵多武强而常守畏怯之心,不战即胜;英明远见而大智若愚,收获天下良言;学识渊博而始终自谦,你将见识更广。离开家乡到任以后,你不要因为做了鲁国的国君就对属下百官骄横放纵。

    伯禽代父周公前往曲阜。开启鲁国强国之始,作为鲁国首任国君,三年后才回家向见父亲。周公问:“你为什么一去三年才归呢?”伯禽答,“我需要移风易俗。”在伯禽的治理下,鲁国的国力上升,成为西周初年一个重要的封国。在周公的对外作战中,伯禽也多次率兵助父参战。如今保留在《尚书》中的《费誓》,就是伯禽在对徐戎作战之前的誓师词。后世,鲁国的国君大多能秉承当年周公的教导,勤于国政。至春秋时期为时人赞:“周礼尽在鲁矣。”

    二、家教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学校的教育是制统的产物,普遍存在三重三轻的现象,一重知识轻素质,即看重知识的教学,轻视人格健全的培养;二重功利轻德行,即看重就业率轻视道德品行的教育;三重形式轻内容,即看重高分虚名,轻视真才实干。时代之下,家长早早焦虑内卷,都把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作为第一教育目的,各种补习班,人家上,我也上,结果也对应产出三重三轻,即重成龙轻成人、重言教轻身教、重物质奖励轻精神引导。

    学校的教育不是我们能改变的,但家庭教育则是可以潜移默化的习惯养成和彼此影响的。计划养成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从小锻炼,能不能参加奥运会不得而知,但培养一个爱运动的习惯,爱运动的性格,是亲近外向阳光的。一个人的良好习惯,一部分要靠家长的点滴灌输,日日不断,水滴穿石,终会养成一个身心俱全好品行的下一代。

    三、好家风来自家长的言传身教

    教育子女,不仅要说,更要付出行动。在家教过程中,许多家长有时候说的多而做的少,要求孩子早起,自己却睡懒觉,要求孩子读书,自己却刷手机,要求孩子锻炼,自己却从不运动,要求孩子诚实,自己却虚话连篇,要求孩子认真,自己却万事马虎。曾国藩一生致力说到做到,向古圣贤学习,学以致用。曾氏无论为人为官、钻研理学,统兵打仗都能做到言行一致。这种言传身教的力量、榜样的力量影响巨大,最人深入人心,更能持久。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一言一行能够以身作则,养成习惯,则父母的教育有着灯塔的作用和温暖的依靠。

    四、传承华夏优良家训传统

    每个民族有着自己的独特文化氛围,这是历史形成的。几千年形成的仁义礼智信儒家五常道德准则,为历代读书人所推崇,曾氏立誓做圣贤君子,也是每个读书人心中的最高精神价值,这些儒家精神代代相传,是中华文化永不根断的原因之一,用今天的一句话来形容最为恰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曾国藩家训之十一【482】2023-10-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qle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