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记得小学的时候,班主任是语文老师,每周末的作业都是一篇作文,不是写读书笔记就是写游记,不是写观后感就是写事件的心得体会。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只要老师说要带我们去哪里参观或者让我们参加什么活动,那都是抱着“壮士一去不复返”的心情。之所以这么不情不愿,实在是因为当时自己的作文水平太臭,一个小时憋出来200字都是最佳状态。后来我妈觉得我实在可怜,就教了我两个万能作文格式,到了四年级之后,我的作文基本就能稳定在前五名,这是小学那几年我得意洋洋了很久的一件事。
好景不长,中学的班主任,还是语文老师。对,又是语文老师,我一个理科生为什么还能遇到语文老师做班主任,真是一个世纪谜题。因为学科侧重点的不一样,班主任从入学第一天就强调,语文看的是功底,所以她的课上课听讲、下课练习,不用复习也不用预习。当下听完这些,感觉终于遇到一位知书达理的老师,结果从那年的开学第一天起,每学期周一到周五,每晚一篇400字日记,足足写了五年。每天的日记从最初的一个半小时,到一个小时,再到半个小时,到最后稳定在二十分钟,月考语文居然也拿到过年级第一。
曾经觉得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其实是低估了自己。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想着去逃避,总觉得灰犀牛已经要冲撞过来,僵硬在那儿什么都做不了。其实不是你做不了,而是你低估了自己的潜力。
2.
大学还是学得工程类专业,虽然我的物理不是最好的,但我是物理班里文笔最好的。大一的时候会写写通讯稿,谢谢新闻稿,偶尔还能得到一等奖和小奖品。随着学业增加,逐渐遗忘了这项通过自己持之以恒养成的能力。
在蚂蚁私塾刚开始录选优秀笔记的时候,虽然感觉大家都写得很好,但是心里总会告诉自己说,你如果写一篇,肯定也能入选,这能有什么难的。看着榜首的优秀笔记数量到达7篇的时候,按耐不住心中的表现欲,拿起手机想着完成一篇“大作”。毫无疑问那篇文章并没有入选,那是距离我停止有规律书写的第九年,功底只剩下了“底”,“功”早已灰飞烟灭。而当时的我还抱怨着,怎么可能选不上,为什么不选择我?平静之后,又写了第二篇,第三篇……虽然还是没有入选,但也是在那个时候,才真真正正静下心来,看看人家的优秀笔记到底写了些什么,为什么会那么优秀。
这件事情让我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在过去很多领域的成功,并不会因为时间的延续而继续,不努力就会退步,永远不要高估自己的水平。生活中每个人的成就,都是通过努力付出所得来,如果你觉得其他人的成就何其容易,说不定在你亲身实践的时候,能达到的程度会远远不及人家。
3.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重新拾起书写的一个月之后,入选了一篇优秀笔记。紧接着在那之后的第二篇,再次入选。再后来,我开始回想当初写日记时的感觉,回想当时作文得奖的感受,去分析输出优秀笔记数量居多的同学们的文风,去尝试用不同的角度讲述自己想阐述的概念。
现在,虽然每一篇文章写得都不是信手拈来,但至少曾经喜爱写作的感觉,又逐渐重新回到了自己的潜意识里,是一件值得为自己开心、为自己加油的事情。
最后,不妄自菲薄,不自视清高,想写一篇优秀笔记,就从现在开始动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