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小心冇大差。小心施得万年船。大江大河都过了,而小河沟却给弄翻船了。生活中的千般事万样情都无不与此心态有密切关联。
可见,持什么样的心态与所做事情的成与败是多么的重要。譬如,某初中学生在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时,考出的总成绩在全校同年级排名中,所占次序还不错,在班级位列也是比较肯前的,听闻之后,也值得可喜可贺。然而,一细问到其单科某课目成绩,却听说竟有地理和生物综合卷就考得不及格,这让我大为震惊,嗟叹不已。
这是我跟踪辅导的学子,成绩出现如此偏差,始料不及,我当然责无旁贷。
纠其失误原因,我虽一贯主张在校学生所学各科,不应存在什么主科与副科之分,提倡各科都要兼顾都应学扎实,这才是做学生的本份。也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但是,在平时实际操作时,把精力多半也都放在主攻数理化与语文等门学科上了,不由自主就忽视了史地丶道法及生物课的辅导与串讲,从潜意识里也不自觉地认为后几门课程很好学,好接受好领会好掌握,甚至产生一点<化>就过的盲区与错觉。可事实结果如何呢,恰恰正摘人的脸儿不商量,连招呼也不表示一下,省完了一切闲摆的路数,就给妳呈献一个偏科…妳该怎么滴的架式,让妳被动挨打,无反攻之机。
真可谓千里之堤,溃于蚊穴。差之毫厘,缪之千里。麻痹大意,马失前蹄。此理成焉。
古往今来,存在一些朴素的道理:一份劳动,一份汗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心用在哪儿,哪便是着力的好去处。忽视哪个地方,哪个地方就不会在大脑中产生明晰的印象。学习功课也是这么个理儿。没有用心用力去学的功课,也没把时间化在某一课目上,那收获的结果肯定不理想。这都是客观事实。不迷信,不空想。
大江东去,百可争流,人人生于世间,都想获得优异成绩,可不劳而获新知,这事儿天底下就从来不多见。学知识与咨意占有丰富物质的道理还不一样。侵吞物质可凭拳势等外力乱神就能据为己有,而知识这玩意妳揽下了,比如买各种书籍再多,妳不理解不会破解其疑难,那就等于没掌握,没掌握的知识那就等于不是妳的。
认识这个问题,一个要实事求是,要唯物,不能唯心,不能凭空梦想着怎么怎么一路花开万般前程锦绣,那都是虚幻,都不切合实际,也都是不可取的。
再往好处想,假若该生的地理生物试卷能考及格,或数学成绩能再提高十至十五分,那就是全校同级同学中的娇娇者了,可以甩掉五六十名没一点问题。人们知道,在全国高招中,关健处,一分之差,就甩后几十w学子那都不是个事儿。然而,该生自小学升初中以来,是从小学原班级中等水平一跃成为现在初级中学一年级的前等生的,这已是很大的飞跃,很大的进步,其成绩应该说是令人欣慰的!
面对该生本期各科所得参差不齐的成绩,要正确对待,应冷静分析,慎重处置。不能头脑一热,一味地求全责备,更不能毫不依据地图高分求丰收,那样极不符合实际,又极违悖常情常理。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更是揠苗助长,是在戗害孩子,是在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般粗暴武断行为应趁早收摊子,赶紧销形匿迹。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学生面临的亟待担升总成绩和获得高分这一冷峻的问题呢?
首先,要弄明白,学习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蹴而就搞速成,根本不可能。天下不存在一口就能吃成一个胖子的现象,除非三耳瓜子搧下,脸儿肿了,那胖形儿也是假的,只落个忍痛受罪而己,还白白挫伤自尊心,而再没别的益处。
其次,耐心细致地查找短板儿,挤时间认真补足弱势科目,做到所学各课齐头并进,不舍其一,不歧视不偏颇任一学课。
再次,摆正心态,调动学生正确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和保持其旺盛的求知欲,树立攻坚克难的决心和信心,鼓足勇气,持之以恒,常学不懈,牢牢把握奋进的良好势头,永动不止。
总之,给学生充分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之学习目的明确,遇难题善解善释并及时纾困不留死角,让学生寓乐于学,轻松愉快,乐于好学,不存精神负担,马不扬鞭自奋蹄,多鼓励不责难不怨三怪四,不无事生非找碴子使绊子…如此施行下去,学生没有不出类拔萃的,其总成绩也没有不遥遥领先的!
1月27晨于苏州玉出昆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