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金熙长 现代人还要不要建《家谱》、《家训》

金熙长 现代人还要不要建《家谱》、《家训》

作者: cbcd3b591aa3 | 来源:发表于2019-01-23 10:27 被阅读36次

作者  金熙长

我们有没有细究过家庭教育、家庭氛围甚至家庭的装修设计与家具摆设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我们常常接触到的西方心理学,它以因果、动机关系解释了大量亲子关系理论,小孩的任何行为都建立在需求上,都有迹可循,都相当必然。因此亲子关系理论比较强调关系上的平等,需求上的公平。我们不讨论这种建立在需求金字塔上的亲子关系理论在中国家庭里实现的可能性,但在中华传统文化上,我认为是“家学文化”的一部分。

作者金熙长宗谱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庄子就认为每个人的天性注定了一个人今后要走的路。“天性”与祖辈的道、德、文化渊源有关,影响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心态、性情、知行、人格及富贵等。

代代相传下来,就成了一脉相承的“家学文化”, 寄望于先辈的智慧与经验能够影响下一代,告诉他们如何传家、兴家、安家,让他们五福(长寿、富贵、康宁、好德、旺族)临门 ,人生幸福。

作者金熙长家训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在疑惑、试图总结自己的家学文化了。可以想象,大家一方面借此重新将父母对自己的人生教育与自己的成长建立了联系,另一方面反思到自己的家庭文化有没有上述所说的那么有成就?往事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我们完全可以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家学文化,这不仅仅是子孙福荫庇佑的问题,还是自己家如何真正成为自己家的问题。本人曾在十年前写了一本以性情教育为主题的专著《人生第一步》,深圳第四届读书月推荐了此书,《深圳青少年报》及武汉《家长报》等很多报刊均有连载,当时得到了很多家长的认同。

作者金熙长外祖父的宗谱

打造家学文化,可以先从家居出发。居家文化主要由建筑文化和家具文化组成,建筑文化主要讲居住环境的选择、地基、新房的风水地理、门房的大小布局、建筑材料的选择、花草树木的栽种等。但大多数居家文化更主要表现在传统家具文化上,我们对家的记忆,永远离不开家具,我们与家人的相处也非常依赖家具的存在,它们体现着这个家的审美情趣、生活态度,它们见证着这个家的喜怒哀乐,它们从来都无怨无悔与每一位家人长相厮守。

作者金熙长外祖父名秉性,(与作者一直秉承性情教育巧合)字五福,(与作者创办的五福书院巧合)

不仅如此,我们还能从家具中窥见家学文化,从摆设看见家庭礼仪。我国传统居家中的家具造型、摆设及厅堂的座位是严格有序的,“中堂”所悬一定是按“皇、相、翰林、名人格言”为序的匾额,这是中国古代的社会文明中的“序”和“礼”;中堂两侧是“联”(门柱的为楹),厅堂东西墙悬挂的皆是名人字画,内容涉及均为儒家、礼教或养性修身的有益作品。厅堂中最重要的是家具,家具是人格、地位、学位、族位的物化厅堂中最重要的是家具,家具是人格、地位、学位、族位的物化序列。厅堂家具以“静”为主,这和欧洲以华丽的“闹”为主形成鲜明的不同风格。

作者金熙长曾在国内诸多城市举办“以书立德、以笔润身“及“百家家训系列”作品展览

 首先是条案,上陈供器,有瓶(平)炉(政权与丰稔)、灯(明、智)为主要内容,是相序有致的象征;中间是八仙桌、左右置大椅,右主、左宾。左为上,右为下,无论是长辈还是僚幕皆以“序”来平衡社会的法则;两侧是“属”,皆晚辈或下属的排列座式;两椅间设有茶几,是缓冲过渡的中庸设计。 

说到这里不知道大家会不会觉得太规则了,它似乎对追逐自由的我们是一种无声的反对,但我们可以将此权当传统对细节追求的一种反映,古人言“治大国如烹小鲜”,家学文化在外在细节要求上如此严格,指明当我们打造自己的家学文化,当我们需要将之体现在外在家居上,也要从细节上下功夫,在文化上有观照。 

  除了家具文化,家学文化的另一个方面是表现在家学上的“内在”文化,那就是《家谱》与《家训》。

作者金熙长书法 人生哪有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家谱》是记载一个家族的来源、发展、功绩及本门子孙姓名,传记的谱碟,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积累并沿袭下来的一笔独特的文化遗产;

  “家训”,又称家法、家规、家范、家戒等,是用以规范家人行为,调和家庭内部矛盾,处理和管理家庭事务,同时教育子孙如何生存立足,如何修身立德,如何传家、兴家、与发家等的准则与宝典。

 我们肯定也知道一些有关自己名字故事,自己的姓氏关系到整个家族。字辈说明了自己的辈分,也有父母对自己的美好寄托。但当我们想要追根溯源的时候,当我们想要了解自己家族的历史时,却没有族谱为我们诉说一切。如果在我们现代社区村镇里,让每一个家庭为自己建立一部不曾有过的属于自己的“家谱”记念册,从古至今,排列有序,让我们其本族后代子孙追源流,寻根基、知祖宗、扬家风、理家财、鼓奋斗、求上进,去创造比祖先更加辉煌的业绩;每一个家庭为自己建立一个宗谱历史档案,形成新的“家学”文化体系。成为一代传一代的传家宝。使新时代的新“家谱”走入百姓千家万户。

作者金熙长书法 万事必求其所以,居心不可有然而

 “家谱”既是找家,又是寻根,本质上是寻找自己的过程。《家训》听起来犹如宪法般庄严,难免年轻人对再身负一些关于家庭的“条例”有所抗拒,但从内里的要素看来,其实无非与我们为人之道有关,总结父母之言恐怕也是经验累积下来训导的话,权当自己对《家训》的初认识。只不过体系化的《家训》内容大体上分为“修身、治家、睦亲、处世、教子、勉学、择业、养生、宗法、婚嫁、交友、艺文等十多个方面。

修身被认为是为人处世之本,是治家、睦亲以及其它所有行为之基。在古人看来,修身能够引申出来一切美德,孝敬、仁义、诚信、友爱、善良、谦恭、勤奋、节俭、宽容、自省、忍耐......那么,如此看来,

《家训》本质上是在追求打造“完人”吗?这应该与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异曲同工,为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方方面面表现如意,或者说在父母心里,孩子永远都是完美、值得被爱的人,打造“完人”本来就是家庭对下代最衷心的渴望,《家训》往这个方向走理所当然。严要求高标准的培育标准当然相较于放任自流更容易成就一代雄杰,因此在传承历史优秀家训的基础上,结合各家各户的实际情况,制订出一套相应的家庭准则及家庭教育规范,对于家庭成员走向社会,使家庭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就显得尤为需要。

作者金熙长书法 层巒松声盖,绝顶云拂衣

在现代,弘扬家学事实上已经超越了家学在传统上的意义,它甚至在”寻根“问题上有所回响,在先人进行文化传播的细节中窥见智慧。倘若90后代表的仅仅是这一代人,家学文化的传播与落实确实应当从90后所深受的现代主义文化入手加以改造与适应;而如果90后代表的二十多岁的年青人,也就是说目标是畅通家学在年轻人中的传播,大可细细反思当今教育的端倪,从小做起,从细节做起,从校园中的学生做起,实现高效的文化渗透。教育部长在政协教育界委员联组会上就提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校园,尤其提到了书法武木戏曲中医及家训。之因为有这些载体的传承,才使得我们中华传统美德与人文精神不空洞、不抽象,而是伸手可触。

作者金熙长书法 王氏家训

作者简介

金龙,字熙长,号常福居士。浙江台州人。深圳著名书法家、养生专家。居深30年曾创造多个深圳第一。曾获深圳市文明市民标兵、深圳特区成立三十周年杰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金龙先生曾任中国民主建国会深圳市委委员、政协深圳市罗湖区常委,深圳市青联常委,深圳市佛教协会常委、深圳市慈善会理事、深圳市书画家协会主席、深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民建中央书画院广东分院副院长等职。

现任中山市城市健康促进会名誉主席、龙虎山嗣汉天师府弘道研究院副院长兼书画院院长、深圳市孝道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香港儒释道功德同修会副会长、五福书院创办人等职。

作者金熙长书法 杨氏家训

上世纪八十年代,作为中国内地赴香港举办个展的首位青年书家成功在香港举办个人书法展,并在香港中文大学和深圳大学举办讲座、教授《大学书法》。九十年代初在深圳创办首家私营文化产业。

2005年后,金龙先生退出商海闭关习书写作,2011年后隐居广东中山,五年后在中山创建五福书院,传学授艺。

2006年,金龙先生在新浪开博,发表家学、养身等方面的文章及书法作品,被新浪认证为宗教界名人博客;2008年被世界华人协会评为2007年度世界杰出华人。

2003年出版了国内第一本有关性情教育的专著——《人生第一步》;2009年5月,海天出版社出版了《常福居士心经六体书》书法作品集;2010年11月,中国艺术出版社出版金龙先生养身心得——《涤心甘露》;2011年5 月,珠海出版社为其出版了以修身养性为主题的书法集——《修心养灵》。2016年出版了《家风》,2018年出版了《斋馆庙堂楹联书法赏析》。

作者金熙长书法 吕氏家训

至今,金龙先生已在南京、珠海、中山、深圳、嘉兴、台州、临海、上海等地举办了《以书立德、以笔润身——常福居士书法作品全国巡展》。

金龙先生书法作品出碑入帖,师古而化古,且长年炼气修道,下笔真阳,书风湛亮而幽深高简。有静穆之气,无驰骋之象;中和冲逸,似闻莺舞。被行内名家称为当代居士书风的开拓者、著名隐士书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熙长 现代人还要不要建《家谱》、《家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qqj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