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鹤湖风光
那朝那代,家谱里记载着我们未曾遇见的岁月遥远。翻阅家谱,敬畏祖先,亲炙家族风采,铭记家规家训。于家,家风长传;于国,国风长存。
日前,又一历史名人家谱《淮海包氏族谱》,通过安徽一品谱局匠心制作,家族隆重庆典。看到谱名,也许我们眼前就会耸立出一个高大、威严的形象!不错,这位历史名人正是端坐在开封府上、名垂青史的包公!淮海包氏新谱仿古线装,一页页洁白的宣纸里,映射着孝肃公的廉洁风骨。
"宋有劲正之臣,始以孝闻於州闾,其声烈表爆天下人之耳目。"包公之名,家喻户晓,千百年来,在中国的历史上,以"公"称名,彰著天下,其神圣的色彩,唯有包公一人。包拯名传后世,光耀史册,他的凛然正气、清正廉明、为民请命、执法如山的形象,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据家谱记载,包拯(999—1062),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公幼孝正,挺然若成人,不为戏狎。长弥勖厉操守,敏而博览群书。天圣朝进士。官则辅世康民,致君立节,为民请命。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1061),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
安徽合肥省城,地处江淮要冲,襟江带湖,文物荟萃,人杰辈出。像包公这样的历史人物,英风振古今,重名扬中外。包公不仅是家族的精神领袖,合肥之冠冕,更是中华民族之佳器。
包公,是一柄悬挂在历史时空上的正义之剑!同时还是一道溢美于家谱文化中的孝肃之风。
包公反贪倡廉,身体力行,在家谱中,给后世子孙立下了一条严格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就是说,包家后世子孙当官,如有贪赃枉法者,开除族籍,不准再回包家;死后也不准葬入包家祖坟。不遵从此训,包公就不承认他们是自己的子孙。这则家训刻在石碑上,竖立在堂屋东壁,永久垂照后世。《包拯家训》为包公亲笔手迹,字体遒劲有力,首题"家训"明意,落款"拯书"警责。短短几十个字掷地有声,振聋发聩,似警钟长鸣。
家训是家风的一种凝练。包公家训突出廉洁品德,既针对时弊,又告诫子孙,发扬忠、孝、廉的"孝肃之风",既直白又严厉。家谱记载,公之子包绶、孙包永年,发扬光大家风,从政廉洁,辞官之时,箱箧中除了官诰、著述,已了无遗蓄。廉洁是包公为官的本色,传家的法宝。包公的家训后来还被写进了《宋史·包拯传》,为后世传扬,并成为历朝官员克己奉公的警世通言。
当今之世,严惩贪官污史,廉洁党风党政,包公一身正气,挥剑执铡,正从历史深处走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