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周一的例行晨会上,在“非凡分享”环节,伙伴分享了一段话:
无法改变世界,可以改变观念;
无法改变事情,可以改变心情;
无法改变风向,可以调整风帆。
初听心里一阵嘀咕:又是一碗鸡汤,是“听过许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中最常听到的道理。此外,脑中还浮现了李松蔚的认知思维课中提到的“认知三角”——想法、行为、情绪,依旧在诉说着认知,即“头脑中的想法”的重要性。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发现就是对“认知”的研究,人们头脑中的想法,很重要。
当大家还在回味这段分享时,一位伙伴问:“阿Q精神和积极思维有什么不同呢?” 精彩!这个问题很直击痛点。我认为不同之处在于行动,阿Q自我安慰完,让自己满足于现状,一动不动,而经过积极思维的自我对话后,会转化为实际的行动,进而才可能产出结果。
而这位伙伴给出了两个字——“目标”。我听完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目标比行动更为本质。如果没有目标,谈何行动?行动的方向在哪?是的,阿Q精神和积极思维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目标”。
在斯蒂芬.柯维的七个习惯中,“积极主动”是第一个习惯,其中提到的“影响圈”和“关注圈”是非常好用的一个工具。而我有一个疑惑,如果我一直专注于影响圈,但是明明看到政策、制度、文化导向有问题,难道不言不语吗?那么组织、社会的革新从何开始?这是关注圈的事。
一位伙伴的回答又使我茅塞顿开:当你专注于在自己的影响圈行事,那你的影响圈就会不断扩大,之前在关注圈的事物也会被纳入你的影响圈。好精辟的观点!
每周一吸收满满的能量!本周关键词——“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