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粽子节,昨天特地在食堂买了几个粽子,也不是多爱吃它,就是觉得要应个景,毕竟是中国传统习俗。传统对于一个民族太重要了,它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是对共同祖先的认可。现在感觉传统的味道越来越淡薄,人人争着做现代人,真担心有一天会不会感觉不到自己是中国人,而只是个地球人。
平时总也想不起吃粽子,只有到这个时节才会想起来。粽子皮翠绿翠绿的,看着干净清爽,颇有食欲,里面的馅儿软软的、粘粘的,还包着豆沙或是小枣,吃上一两个挺香,吃多了便觉平常。
在小时候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粽子可是我无限向往的食物。那时候爷爷常教我唱儿歌,我不知道他的脑袋里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儿歌,他只是一个没有上过几年学的老农而已。端午节时的儿歌其中有一句就是:“江米粽子披白糖。”我都没见过粽子长什么样,只是觉得外面有白糖,就一定很甜,很甜就很好吃,于是就特别想吃粽子。一直到现在,我也只能接受豆沙或小枣的粽子,对于肉粽子却从不问津,因为肉粽子没法加白糖。
后来,我终于吃到了粽子,多年的愿望实现,一时激动不已。看着绿油油的粽子,立马想起了爷爷教我的儿歌,于是一定要给粽子加白糖才吃,其实粽子本身已经够甜了,加糖实在是多此一举,可只有加了白糖才符合我心目中对粽子的想象。那时候爷爷已经过世了,爸爸看着我大快朵颐,不无遗憾地感叹:“你爷爷辛苦一辈子,可能还真没有吃过粽子。”我那天特地多吃了一个,算是替爷爷吃的。
改革开放后,日子渐渐好了起来,物资也丰富了许多,为了解馋,我经常要求妈妈做粽子,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逐渐没那么爱吃粽子了。粽子变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食品,渐渐被我淡忘,也只有在端午的时候才会记起,可爷爷那个儿歌却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
前几天逛超市的时候,看到了五芳齋的粽子,包裝得很是華貴,鲜红的盒子漂亮夺目,上面还有烫金的大字,里面只装有18个粽子,售价三百多块,令人咋舌。当时我立马想起了一个成语:买椟还珠,世界真的变了,金玉其外变得越来越重要,内容则变得相对次要。只是粽子而已,何必搞得那么奢华,沐猴而冠罢了。端午已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而已经沾染上名利二字,或许,早就已经沾染很久了,只是表现方式不同罢了。
这个端午节还是有些冷清,往年各种庆祝活动都偃旗息鼓,疫情这么紧张,我连出去玩的兴趣都没有了,就宅在家里吃了两个粽子,一方面算是对屈原先生的纪念,另一方面也为怀念爷爷。儿子却连吃都不愿吃,他对端午节没有什么感觉,只是放了三天假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