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迷恋赌博,或许是因为智力不足

迷恋赌博,或许是因为智力不足

作者: 温音宁 | 来源:发表于2018-02-22 10:16 被阅读249次

人是习惯性高估自己的,每一个进赌场的人,都觉得自己能赢。

事实上,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按理论,你不懂背后的数学逻辑和规则。

按理性,你比不上赌场老板。

按本钱,你也没有几个子。

这大概是十赌九输的原因(如果算上别人出老千的可能,想赢钱,堪比登天)。

看到一条读者的留言。她的心情好坏,建立在父亲在赌场的战绩之上。一旦父亲输了,就会打母亲。一旦母亲被打,就会拿她出气。

这个调调是不是很像周杰伦的《爸,我回来了》?

赌博带来的连锁反应,像击鼓传花的游戏一样跌宕起伏。喜欢赌博,自然不是一件好事。

那么,为什么那么多人赌博?

或许可以从人类大脑的进化来解读。大脑大概可以分为两部分:大脑本体和大脑皮层。

大脑本体,负责处理人最本真的生理反应。这点在原始人身上的体现最明显,你给我一拳,我势必要给你一脚。

大脑皮层,术语叫前额叶,负责人的理性思考,进而做出最合理的选择。这是人类几百万年才进化出来的,原始人木有大脑皮层。

赌博带给人们的刺激、快感,主要由大脑本体提供,进而不断地鼓动大脑,所以人极其容易上瘾。

澳门赌王何鸿燊有次问友人:“如果客人总是输,会不会就不来照顾我的生意了?”友人答道:“不需担心,一次赌徒,一生赌徒,客人反而担心你不开业了呢。”

理性的人,一般不赌博。记得大学概率统计课的老师说过,赌场的赚钱之道,其实都是建立在概率统计之上的,不外乎是伯努利、泰勒、凯利等数学家理论的运用。

春节前一个月,我妹妹和她闺蜜辞工回家,两人闲着无聊,就去打手搓麻将。打了一个段时间,我妹经历了这样的心路历程:先赢了点,再输了点,再继续输,不甘心,后来才赢了点,再继续输,后来哦嚯,输到没钱输了,才醒悟过来:真tm不该赌钱。

她的闺蜜,也是像过山车一样的经历,整体上是输钱的。

奇怪的是,冷静下来后,她和朋友们凑在一起回忆,发现大家都输钱了,那么钱去哪里了?

原来,赌场老板说,你看,咱辛辛苦苦提供场地,你也要给点劳务费啊,赢钱的人每次需要按照赢钱数额给5-10块钱,算作是抽水,一起乐呵乐呵嘛。

别小看这5块10块的,它配得上“大数法则”。这也是赌场赚钱的秘密。

17世纪,瑞士数学家伯努利提出了“大数法则”。简单来说,经过多次重复,小钱乘以重复的次数,就成了大钱。

以赌场为例,赌场赢钱有两个因素:每次抽水的额度,抽水的次数。

如果按比例抽成,赌场抽水的额度会随着下注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如果玩家下注次数更多,赌场自然会收入更多。这就是为什么赌场永远都是赢家的原因了。

绝大部分人是输钱的,因为赌场会恒定地收割一部分。羊毛出在羊身上,赌客就是被收割的羊。

无论怎样,赌场是不可能亏钱的。非常高明的赌场,比如开设足球彩票的博彩公司,一直悄悄地赚了球迷的钱。

球迷不以为然,觉得自己可以赚回来,越陷越深。

博彩公司的算法也是基于大数法则,它的盈利方式是抽水。

假设总计收到了1000万赌资,只返还900万,返还率是90%。只要开盘,就已经稳赚100万,这是不折不扣旱涝保收啊。

相比较博彩公司,个人购买者承担了巨大的风险,可以说是一种“零和游戏”。要么赢,要么输,无论你买的是哪个队,无论怎么分摊购买资金,都只有输赢这两种结果。而博彩公司可以说是高枕无忧了,因为在它的算法下,两个球队的比赛结果是可以忽略的。无论怎样,返还球迷的钱不会超过它的返还额。

而球迷的注意力往往转移到了阴谋论上面,说裁判收钱,有黑哨,有内幕之类。

其实啊,我们都忽略了一个事实:买的没有卖的精。

再次强调:买的没有卖的精。

赌场盈利不仅是因为抽水,还因为酒水烟茶等配套服务,更重要的是,赌场深谙各种数学规则。

比如,设定“无限财富定律”,简单说,就是规定了最大下注额度。

咦,不是下注越多,抽水越多吗?赌场这是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断财路吗?

按照泰勒的级数论,大意是说,所谓概率,可以简单理解成一定时期内重复出现的次数。

举例,两人对赌,你有1元钱,他有2元钱,赌场规定每次下注1元钱,你赢的概率是三分之一,他的是三分之二。

一句话,谁的资本大,谁的赢面大。这个理论有很多的体现,比如种姓消亡、夏娃假说等。另外,独资足够大,可以有效战胜概率。例如对赌,每次数钱后都以所输的钱总数,作为投注额,循环下去,总会有赢的时候,但前提是必须有足够大的资本和良好的心态,不然会连底裤都输掉。通常,有这样底气和投注额的人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也绝不会沉溺于赌博,而是把心思放在真正的正事上,不然,他们也绝对不可能成为社会顶尖的富豪。

不得不佩服赌场老板,真是实打实的数学实践家。赌场根据自身情况,设计最高投注额,就是“无限财富定理”的运用啊。不然,哪天马云爸爸闲得无聊到赌场找乐子,砸个几十上百亿乐一乐,赌场老板估计要崩溃掉。

接下来,要说的是重点(敲黑板,做笔记啦)。

有没有相对稳健的赌钱策略?当然有。

上世纪六十年代,科学家凯利在赛马比赛中得到灵感,经过复杂的数学模型,提出了著名的凯利公式。即:

f* = (bp - q) / b

其中,f* ,表示“ 投注金额占总资金的比例”。

p,是指“赢的概率”。

q,意为“输的概率”。

b,等于“赔率”(赔率=期望盈利÷可能亏损)。

以“21点”游戏为例,玩家赢的概率是51%,赔率1:1。假设总赌本1000,那么凯利公式给出的最佳赌注是:1000 * (1 * 0.51 - 0.49)/ 1 = 20。

看到这里,估计你都头大了,纳尼,这个数学公式是什么鬼?!

理论性的东西我们就不深入探讨了。简单地说,这其实是说明了严控风险的重要性。

上面举的“21点”游戏例子,玩家赢的概率51%大于庄家的49%,按照凯利公式,只能下注20,是典型的“以大博小”。而赌徒只喜欢“以小博大”,不然进赌场干啥?

理论上讲,押注资金比例超过了凯利公式值,不仅长期赢钱速度会下降,还不能排除灾难性失误的可能。试想,如果看到自己运气好,就押上全部赌注,一旦一输钱,就一夜回到解放前了。

所以,凯利公式的运用,是反人性的,来到赌场的赌徒,也不可能有那个智商和理性。稳健的赌钱策略自然就成了伪命题。

这个公式在投资领域还有些运用,巴菲特、索罗斯是它的拥趸。

朋友圈有篇文章流传很广:《一对清华同班同学:一个搞出350亿市值,一个变阶下囚》。

阶下囚的主角叫:许朝军。

他是不折不扣的互联网大佬,人人网创始人,老厉害了,最终还是进了监狱数星星——因为赌博。

人是习惯性高估自己的,每一个进赌场的人,都觉得自己能赢。

事实上,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按理论,你不懂背后的数学逻辑和规则。

按理性,你比不上赌场老板。

按本钱,你也没有几个子。

这大概是十赌九输的原因(如果算上别人出老千的可能,想赢钱,堪比登天)。由此我们可以这么下结论,赌钱,殊途同归:输钱。不赌钱,就是赢家。最关键的是,我们还是要学会控制寄几啊。

朋友圈有这样一个段子:

蒋介石对秘书说:毛泽东实在不可轻视!他嗜烟如命,手执一缕,绵绵不断。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谈话的一整天,竟绝不抽一支!看一个人今后的发展如何,就看一个人对本能欲望的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你可以控制你的饮食、睡眠、懒惰和抱怨,你就离成功不远了!一个人要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和欲望,那他的失败就在眼前。

前面说了,不能控制自己的人,是因为大脑皮层没有合理开发。

所以,痴迷赌博的人,哪怕是清华的高才生也会智商瞬间下线,翻译过来,赌徒=SB

相关文章

  • 迷恋赌博,或许是因为智力不足

    人是习惯性高估自己的,每一个进赌场的人,都觉得自己能赢。 事实上,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按理论,你不懂背后的数学逻...

  • 迷恋赌博

    有一对夫妻是印刷厂的职工,两人结婚后拥有个宝贝孩子,一家人和单位的同事,看上去没有什么差别。按说双职工的家...

  • 一个赌徒的自述:如果能重来

    如果能够重新来过我一定不会接触赌博 有些人注定一辈子都不会去碰赌博,或许是因为胆小,或许是因为稳重或许还有许多因为...

  • 夏夜|图卡4.2 迷恋小概率事件丨《行为上瘾》-Part4 即时

    【关键词】人类决策模型,迷恋小概率事件 【知识描述】 赌博是如何让人上瘾的?风险厌恶是如何转化为偏好风险的? 赌博...

  • 自律

    任何东西,只要足以迷惑你,就足以毁灭你。 ​​​ 迷恋赌博的,最后是债务缠身,妻离子散! 迷恋外在的虚荣攀比的,会...

  • 自律

    任何东西,只要足以迷惑你,就足以毁灭你。 ​​​ 迷恋赌博的,最后是债务缠身,妻离子散! 迷恋外在的虚荣攀比的,会...

  • 【九洲芳文】 白金会员与简书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我不迷恋游戏,不迷恋赌博,不迷恋任何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热爱读书和写作,喜欢绘画和保持健康。自认为三观很正,价值观念...

  • 赌博有什么好

    1.赌博易使人产生贪欲。久而久之,会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沦为金钱的奴隶。 2. 赌博严重损坏身体。迷恋...

  • 年少不知李宗盛,可听懂了就是一生

    不知从何时迷恋上了李宗盛的歌 或许是因为自己已不是当初那个懵懵懂懂的少年 或许是因为初入社会不得不使自己懂得人情世...

  • 所有不开心都是要付费的

    我曾有过一段非常不开心的时光,或许是因为工作,或许是因为感情,又或许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总归打不起精神来,在办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迷恋赌博,或许是因为智力不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qva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