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怪,故我在

作者: 衡Isabella | 来源:发表于2016-09-22 14:15 被阅读31次

    创作领域的伯牙们,唯需子期吧。

    ——衡·Isabella 【小感悟】

    文 | 衡·Isabella

    在只看一遍的情况下,我没看懂《长江图》,而我确也没去二刷。如果对《长江图》只允许分享一点的话,是“它做到了就算你想剧透都无从下口”

    为了帮助自己尽可能的顺畅揣明《长江图》,也为了了解清楚影片的导演到底是不是不擅长编剧,特别去翻看了杨超导演2004年的电影《旅程》,看完了前半个小时,再回味《长江图》,萦绕心头的几个问题有了模样。

    《长江图》好不好?

    无需掩饰的是,《长江图》是一部极具私人性、强意识流范且十分晦涩的中式现代诗意浪漫主义电影。是的,我没看出来魔幻,魔幻这一标签,还不如替换为“虚无主义”。

    首先来看私人性,毫无疑问这是近乎纯粹的文艺片,其中的台词、诗、影像视角、意向符号以及演员的表演,全然独具一格。

    再说强意识流与晦涩。

    - 由上海的入海口回溯至长江发源地的这条路线,构成了全篇意识流肆意扩散的主线,想通过这条主线理清沿途陆上的点之间的联系,松散而无序。

    - 所有角色都经历了从有到无的存在与消散的过程,应和了“我是一个源头,我是一个终点”以及结尾部分的“我不再传递任何信息”,暗示万物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过程。

    - 就善与恶、罪与罚、神与人之间的关系探讨,则通过万寿塔中一惟闻其声的女人与佛家师父的问答来完成,终了,佛家的守塔师父给出“如是我闻”似乎又把方才的问与答交由听见的人遂心而解。

    - 至于更加难以捉摸明白的长江图诗集中,每到一处打上银幕的只言片语,可以说是全片最意识流的部分,似乎想要表达的都穿插在影片中表现完了,却仍有一种说不透和不说透之间微妙的小心机之感。

    - 男主无缘无故的泪流、女主莫名奇妙的隐现甚或些许答非所问的台词最是让人不知所以,无法共情。

    - 从某瓣上找图时,发现国内公映的应该是阉割版,或多或少也会影响对影片的理解。

    最后,在对长江整体的观察和展示上,导演与摄影一致的没有刻意追逐容易表达的对象,杨超与李屏宾彼此间对长江的共同情感,使得孕育及存蓄华夏风韵的一江水,影影绰绰的徐徐抛出中华元素,水墨风通过渔船、祠堂、神像、塔寺、荒村、园林的具象和夜色、清晨、雾气、音乐、情绪等虚像,虚实相生的游走于说与不说。

    诚然,剧情角度,像极导演杨超因无力驾驭近乎完美的摄影,而为那些或湿冷或宏大或细腻或禅彻,去附和披挂上台词和情节。若从留白角度来看,又不失为导演为影片而做的取舍,画面已能推动和传递的,语言便沦为累赘和愚蠢。


    《长江图》都能得银熊奖?

    读松浦弥太郎,得一观点:怪,是一种人性化的魅力。这份怪,是认真做出来的个性。解释这部作品除了拍摄为什么能获奖,发现以下“怪”点:

    - 《长》被称道和被诟病的部分都有它的不可复制性,这是一部借鉴、学习、思考发挥空间较大的作品。

    - 《长》有明显的电影艺术品属性,其大量留白、中华水墨风以及饱含东方禅宗哲思的构造均为这部艺术品做了贡献。

    - 多解读性,被诟病的羸弱剧情和人设,反过来看也可以是导演留给观众随缘而解的符号,终会化为虚无。

    《长江图》是否开创了新的影片形式?

    近期看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一书里,提到了他发起的一项设计领域里的活动,名为“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项目,旨在通过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或者说习以为常的物品重新提出设计方案,发现原本普通的物品被赋予了新的设计之后,可以迸发出怎样新的生命力。

    类型片当中,故事基础成形之后,影片风格也是一大棘手课题,是按部就班还是非线性叙述或者是技术解构,不同的电影风格带来的观影感受天差地别,西方导演中可圈可点者众,东方导演中日本、香港风格特征鲜明者较多,大陆目前算出挑者寡,享有国际声誉者,寥寥。

    在当下IP大潮和喜剧、青春横行的中国大银幕上,国产动作、科幻、惊悚等类型片制作粗糙难以下咽者众,其中不乏老套、粗俗、抄袭等问题。如前所述,有观点认为影片属于导演驾驭不了强悍的摄影而出现剧情与拍摄脱钩,即剧情撑不起拍摄的弊病,这点不置可否,但就影片风格来说,也未尝不是导演与摄影间互相顺应,自然而生的中式诗意浪漫主义产物。

    一部包含陆与水、诗与画、来与去、虚与实、繁华与苍茫、兴起与衰落、传统与现代等多样矛盾的艺术品,没有遵循以往现成的套路,没有曲意迎合,是为“RE-DESIGN”了中式文艺影片,赋予了作品以华夏韵味的诗意浪漫。


    《长江图》是否有更好的商业化方式?

    《长江图》被划入电影艺术品似乎更合适,对于艺术品的商业化,大胆假设一下,应该更适合拿去拍卖,而非公映,毕竟,它的“怪”使得知己难寻。

    此处属脑洞。

    另一,如果实在要公映,除了水墨风的卖点,营销不妨用:“承认吧,这是一部二刷都未必能看得懂的电影!”这个角度的点。

    此处属调侃。

    回到影片上,不是很懂为何有人会如是讽刺:“近来大陆文艺片的三要素:佛经、诗歌和旅行。”

    看不出有人有心把中国已经奄奄一息的部分文化元素融进当代影片中有什么好讽刺的,似乎对国产片唯有批判才能显出自己品位高贵与众不同。当然,融入的技巧和圆熟度另说,《长江图》不是做的最好的,但它确实是加入中华元素去尝试了的,比起一味西化,看齐别人的,我更欣赏这种稚拙的尝试。不论何时,你与别人最最不同的差异,才是最迷人的,这往往体现在文化上。

    怎么看,《长江图》在影片立住华夏特色一点上,都没有输。

    2016.09.21 23:52

    ——衡·Isabella 【也不是很懂它到底怎样】

    本文为作者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怪,故我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qxz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