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独立思考之人格独立

独立思考之人格独立

作者: 佛天慈佑 | 来源:发表于2017-12-14 15:22 被阅读24次
独立思考之人格独立

人类的生活,权分为独自和群居两种形态;人类的精神,粗分为本能和意识两种类别。人在独处时本能因素多些,无非是渴了找水喝、饿了找饭吃、冷了找衣服穿等等。因而古人提出“慎独”的要求来,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缺乏社会监督的人,是更容易表现出自然性的。

但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类历史早已进入社会化发展的阶段。这既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殊优势,又是人类不得不开发许多非自然性功能的驱动力所在。人类长期群居生活,思想变得复杂,因而产生了语言与规则,以因应交流与合作的需要。

通过自然拣选与部落竞争,先进者茁壮成长,而落后者则被兼并甚或消灭。人类社会不断趋于复杂,而有各种条条框框出现。实践、打磨、改良,趋于精致,形成了较为成形的所谓民俗文化习惯和社会行为指南。

基础于不同民族习惯与文化传承,这些条条框框异彩纷呈,一切关系到人性。凡设计与建立都有其目的,无非是要凝聚众志与社会规范。不凝聚便是一团散沙,无法在丛林中取得优势。部落人口增加,便要组织与规范,否则引起内斗,反有害于生产力。

两个需要交集,很容易在信仰层面找到合作的空间。因为人性脆弱,又难以回避未知与极限,所以去塑造一个“神秘力量”,这就是宗教和信仰的发端。通过宗教凝聚大众,又能维持社会体系,人类终于脱颖而出,走向文明。

从最初的崇敬自然、膜拜万物,到后出的各种封神,直到最亲切的“家长”民俗信仰。无非是要找个靠山,所谓道教、仙教、婆罗门教、天主教等。心理建设一个神格,以此掩饰本性中的无知和脆弱。所以人间规范,引渡到天上地下,满足人性、心理与社会需要。

人类由于先天不足——无法长生不老,总要面对死亡。有恐惧很正常,除了寄希望于神明,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还真有能人,比如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释迦牟尼。那个作为人的释迦牟尼,无须神话,因为他不会改变外在的宇宙规律,更不会接受行贿和受贿。

本于务实的态度,佛陀反对过分依赖神秘力量,因为缘起的世间是不可能有不变、永恒的事情。而且那些投机心理的理论基础——小我与大我的真实性被颠覆了,那么通过祭祀以求心想事成的梦想,必然导致破产。

还有一个副作用,即放弃了作为人在今生的价值。活在当下,而不要轻易放弃;妄图“投资移民”,这是有隐患的。为了崇高而虚无的理想,万一在思想层面放弃了世间法则的约束,所谓“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不把自己的命当命,也就不会把别人的命当命;若深思,很恐怖。

对于神本主义的宗教,一定要进行一种平衡,而不能任由发展,以至于丧失人性。与此不同,佛教则是另一种形态的信仰。因其沙门主义的特性,那是游离于社会组织以外的。所以在印度才有沙门主义的生存空间,到了中国便一直受到强调宗法社会的儒家的敌视。

儒家是高度理想型的学派,升起复古的旗帜,为农业帝国社会建立一套近乎完美的组织形态。唯一可惜的是,人性并不如社会关系般可以“私人定制”,而人们在这样的生活中,只能努力着成为“大人”或者装作“大人”。

其次,儒家政治家非常清楚“宗教”的作用,于是提出以“神道设教”,以此轻松“愚民”。打造圣人与制定座标,成为每一代儒生的功课。从孔子开始,不断美化先人,回头再拿“坐稳了宝座的圣人”教说,来编织成虚妄假相的“世界”。

这一工程也并非东方世界独有,世界上每一种文化系统都有这样的习惯:造神封圣之余,制定社会标准体系,然后鼓励人民大众向此靠拢。包装有很多种:上天堂、梵我合一、往生极乐世界。人们在繁杂的信息中,如果不能鉴别真伪,便难免随之而舞。

人在社会中存在,大概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没有自我座标的人,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是世间盲目的游魂。虽然努力在生活和打拼,但不断用别人的眼光打量自己。没有自己的座标,便只能在别人的座标中游走。

这是社会组织中的螺丝钉,在不同阶段不断有任务出现。出生时有家长的宗法制座标,读书时有学校的升学率座标,工作时有同侪的虚荣心座标,婚姻时有姻亲的怕吃亏座标。然后再将这些座标复制给孩子,如此反复,无尽无穷。

第二类人看似有所座标,但都是从别人哪里借鉴来的。他们把别人的思想,当作自己的座标。从各种渠道借鉴来,看似有了自己的座标。可这些座标并不属于他们,只是抄来,并以为是标准答案。

由于这座标是“借”来的,他不会运用。不过丢了会心虚,便只能拿出来座标别人。一切傲慢、心虚等情绪,大概都由此而起。接着莫名其妙着冲突与烦恼,乃至互相伤害,很多时候往往都不知道为什么。

最后是真正拥有了自己座标的人,懂得自己需要什么,懂得取舍什么,他们不会浪费时间于没有座标的人。一类同样拥有了座标的人会彼此学习。用自己的座标,启发别人,用别人的座标,修正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使彼此共同成长。

一个人拥有了座标,便会找到方向与人生目标。一个人拥有了座标,便会尊重自己。他们不会用自己的座标去要求别人,更不会用别人的座标来苛责自己。他发现每个人都不可能一样,完全没有可比性。

你有你的优秀,我有我的优秀。能交集就交集一下,没交集,各玩各的就好。所以很多人喊累,那是活在别人的座标里了。这样的人很多。他们唯一的解药:找到爱人。在一个对你善意的别人的座标里生活。

如果能够找到自己的座标。重新规划一下自己,乃至整个世界。一个人爱上自己,这是善待自己的第一步,也是真正属于自己人生的开始。比如释迦牟尼,知道身在“帝王”之家,要承担家国民族发展之重任。但是他知道,这不会有出路。

于是他放弃了在社会中的努力,转而投向精神领域。他亲自探索出一条通过训练自心、发掘自性而能自我满足的道路。他将这一方法推荐给同样有能力达到解脱的同志,循循善诱,以分享解脱之乐。

这虽是成功者的典范,是每个人都可以实践的。如同甘露醍醐,无论浅尝,还是一探到底,都能得到利益。当然一切都取决于,自愿。因为并非每个人都愿意放弃“拐棍”,大部分人甚至都不愿意面对真相。

自由意志,每个人都要保有,所以佛陀决不强加。充分尊重每个人的自由意志,不因为不信而降罪。相反,佛陀将自己实践过后的经验教法传递出来,大家根据自己的意愿取舍。因为佛陀不承认超越缘起因果的存在,所以没有人能够成为裁判。

如果能够做到独立,每个人都有资格决定未来的道路,而完全不必听从他们的教导。正如佛陀有《嘎拉玛经》与“四大教法”。但人的欲望会成为枷锁,以至于蒙了双眼,不问是非和后果,毅然用自己的心灵去作交易。

人要照顾自己的心性,外在的或高级或低级的灵,都只是助缘。佛是无相的,所以他会在每个人的内心中显现。他不需要另外装饰一个形象来迷惑世人的眼。所以拜佛就是拜心性,求佛就有点无聊。

我常说,如同来到十字路口,如果你看到红灯,那就请你停住。这时候不需要问杯。否则,活该作阿达,自弃者不肖救。而当我们两难时,因此烦恼。于是一卜定乾坤,然后脚踏实地去实践出真知。

拜佛像、拜舍利,是慎终追远。因为我们对法恭敬和欢喜,所以我们对说法的人生起信心和崇敬。这是我们内心的需要。所以对真理的欢喜、对智者的信心、礼佛的恭敬心、做人的慎独。这本身就是善法种子,是善因缘。并不依赖于佛像和舍利的超能量。

有关净土的问题。什么是净土,我觉得就是有智者在说法的地方。寿命够长,没什么障碍,能够听闻正法还要能够实践。所以一般认为是在有佛住世的人、天善道。虽然有苦,但是毕竟可以克服。然而我们何以结缘可以托生?

我觉得是“正法”的纽带,来维系将来遇佛的因缘。这也是缘起的联结,并不是一种捆绑,所以佛教并不看重神迹。但是既然是宗教,那一定不会否定“灵”的存在。在我的思想体系里,灵分三等:高级、低级、负级。

高级灵不需要人的供养,高高在上,不太管人间的事。比如道教里的三清,佛教里的报身。他们视我们,如同我们视蚂蚁。他们不会在意人类的死活,如同我们放生时,对动物说——你们下辈子脱去皮毛,得了人身,然后再修行。

所以那些高级灵,不会轻易赐福、不会改变因果,他们眼皮子没那么浅,不会因为一点点水果吃穿香烛来为人驱使。他们会认为,我留了缘分在世间,你们有缘就来我这里,然后我再带你们修行。

低级的灵,与人杂居。受人类香火,为人类办事。里面有的格调高,有的格调低。也就是佛教所谓的大福鬼王一类。他们会用些许技巧,在不违背因果与天道的前提下,略待人好些。

人也要用恭敬心去回报,这就是所谓的还愿。或者要你回头行善,所以先给你一些甜头。如果你光要甜头,不肯回头。那就只能提前下车,受到一些反作用。不过低级的灵毕竟是低级的灵,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自己阵脚不乱,他也就没有办法。

还有就是大家都怕的,所谓撞鬼撞邪。会导致不幸发生的负能量灵。但是很少遇到。如果我们一辈子没有被人抢劫过,那也就不太容易遇到负能量的灵。概率差不多。所以很多人还是疑神疑鬼罢了。

有多少人想过这个问题?——学佛为了什么?不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了,那终究容易被外道俘虏。我们每个人天性怯弱,先天不足。所以需要一些东西,来弥补内心之弱点。让我们坚强、坚定、勇敢、正确。这就是佛、佛法的意义所在。

不要迷信于某一部经典——所谓宇宙毁灭了,依然有一部经典回荡在虚空中——那必定就是外道。一切不在自心上用功的行为,都是“非法”的。包括诵经、包括解义,无非一盲引盲,坚固轮回而已。一切宣扬今身无解脱希望的言论都是魔说。

佛陀从未说过,今人修行无用,所以不要宣扬今身无望论。不要说,换个环境、换个身体再来一次。如果你在中国会生病,那么你在美国也会生病,这不是改变外在条件所能解决问题的。不要把外环境想得太美好。我们的修行,可以在任何条件下进行。

坚定反对那些宣扬今身没有成就希望的说法,因为他们的立场,是把难得的人身,浪费在所谓的“修福不修道”上。这样的所谓“福德”,动物也能修。控制住嘴巴——把人格降低了,反而说万物有灵,这就是可笑的逻辑。

我们要心存善念,心地光明。那么负能量的灵,找不到他的市场,自然也就不会来打扰。反过来如果心里充满了怨愤、仇恨、阴霾,那善的灵也无法为我们赐福。所以心很重要,所谓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有点信仰,脚踏实地,就好。

一切回到根本,就是不能放弃独立人格与自由意志,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有独立的思想,这是在可感知领域中的唯一财富。再往上到不可知的范围,存而不论。而在形下的部分,每个人尊重心声,做好自己,活在当下,那就是无悔的人生。

相关文章

  • 2021-07-15 每日分享

    每日一句 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独立思考,记住,读书能让我们变成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独立之思想,自由之人格...

  • 培养

    培养独立的人格,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判断力培养主见

  • 魔都日记

    1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5独立人格 脑子和钱是

  • 独立思考之人格独立

    人类的生活,权分为独自和群居两种形态;人类的精神,粗分为本能和意识两种类别。人在独处时本能因素多些,无非是渴了找水...

  • 你拥有独立人格吗?

    独立人格是指自主性比较强,有独立意识的一种人格。 表现为习惯独立思考,独立实践,控制情绪的能力比较强,有较强的理性...

  • 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

    家庭教育的核心精髓是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给到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 缺乏对独立人格的培养,将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思考的能...

  • 成为自己想要的模样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在随身附和,走着别人的路,重复着别人的生活,一言以蔽之,他们缺少独立思考,独立精神和独立人格,...

  • 思想深刻,人格独立

    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坚持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因为前者人格是独立的,独立的人格理应...

  •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一个人独立人格的塑造很重要,我们该怎样开始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呢?总结起来有三个步骤, 步骤一:平时...

  • 不要让独立思考变成了钻牛角尖

    独立思考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当你想要独立思考的时候,其实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最基本的意识——我称之为觉醒。 很早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独立思考之人格独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qyk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