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重申,没有逼捐骗捐”——近日,德云社相声演员众筹事件引发网友质疑,这让人不禁联想到之前刷爆朋友圈的《罗一笑,你给我站住》文章,两次事件筹款手段和程度虽然不一样,但其本质都是对公众良善的透支。
![](https://img.haomeiwen.com/i6263013/773ec4263068586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263013/c82bbc27e8cd50be.jpg)
实际上,不论是求助者还是捐款者都一致认为:捐,是情分;不捐,是本分。但若每个求助者明明完全有能力自费治病,甚至有富余,却还是厚着脸皮向老百姓装可怜,那就很难被公众谅解了。
众筹本是为社会底层那些即使砸锅卖铁也难以支付巨额的“手术费”所开的便利之道,是人类终极价值——“互爱”的体现,很多家庭困难,因大病贫困的家庭,确实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爱而重新焕发生机。然而现在众筹渐渐的变了味道,不管是大病小病,有钱没钱都想在众筹平台上蹭上一笔。
据北京青年记者报道,在微博等平台上,有不少用户公开售卖诊断证明、住院记录等病历资料,而顾客只需花费150元即可购买一份“任何病情的诊断证明”。网络平台“骗捐”行为的节节攀升,无疑加重了网友对“众筹”行为的强烈质疑,人与人的信任接近临界点。
网络求助需要更透明的大病信息公开,众筹平台需要更详细的求证,社会众筹相关规定需要更加完善,而人与人之间信任的堡垒更需要重新巩固。
如果各个层面还不采取行动,那么公众良心被“透支”,善念被“冻结”,最终输掉的将是整个世界的向善之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