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是感到焦虑,即使大环境的改变对我们当下的生活没有实际的影响,还是会不由自主的先跟着”群众情绪“摇摆起来?
为什么在追求”成功“和”认可“的路上,却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求不得,盲目的追求盲目本身,是否就是方向的错误?
心流的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认为,幸福并不是存心寻找就能找到的,只有在不计较好坏。全身心投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时,才会觉得幸福,直接去找反而不会凑效。
如同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的序言中提到“我们应该避免追求成功,因为成功不是你追求就能得到的,它必须因缘际会,是一个人全身心投入并把自己置之度外时,意外获得的副产品。”
如何获得幸福
作者认为可以通过控制心灵活动得到幸福,先研究意识的运作方式以及如何控制意识,因为唯有先了解主观如何形成,才能加以控制。我们所有的经历,不论愉快或痛苦、有趣或无聊,都以资讯的形式在心中呈现。若能控制这些资讯,就能掌控自己的人生面貌。心灵体验到达最优状态时,心中澄莹如练。只有当精神能量(即注意力)专注于实际目标,行动与机缘又搭配得天衣无缝时,才会出现这种现象。树立追求的目标,能使感官变得井然有序,因为这时,人必须全心投入手边的工作,将其他一切抛诸脑后。这种因为克服挑战而奋斗的阶段,就是一般人认为的一生中最愉快的时光。
心流是意识和谐有序的一种状态,当事人心甘情愿、纯粹无私地去做一件事,不掺杂任何其他企求。会产生心流的活动,诸如运动、游戏、艺术、嗜好等。但改善生活品质不能光靠游戏与艺术,我们可以运用许多寻求快乐的途径控制心灵,像锻炼体魄、聆听音乐或练瑜伽等,或是开发在诗歌、哲学、数学等方面的潜能。
大多数人一生的时间几乎都花在工作和社交上,因此学习把工作转化为产生心流的活动,并设法与父母、配偶、儿女、朋友相处得更愉快,也变得格外重要。
如何不为苦难所阻,继续享受人生?人生的悲剧在所难免,即使是幸运儿也难免遭逢压力。但遭受这些打击未必就是与幸福绝缘,人在压力下的反应,往往决定他们是否能转祸为福,或只是徒然受苦受难。
最优心理体验
最优体验出现时,一个人可以投入全部的注意力,以求实现目标;没有失序现象需要整顿,自我也没有受到任何威胁,因此不需要分心防卫。我们把它称为一心流体验”,因为接受我们访谈的人,大多采用这类字眼描述他们处于最优状态时的感觉:“好像漂浮起来”,“一股洪流带领着我”。
正好是精神熵的反面——实际上,有时我们称它为“精神负熵”。它的人就能培养一个更坚强、更自信的自我,能够用更多的精能量,专注于自己选择的目标。个人若能充分掌控意识,尽可能创造心流体验,生活品质势必会提高。
关于书籍
“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做自己非常喜欢、有挑战并且擅长的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体验到心流,比如爬山、游泳、打球、玩游戏、阅读、演奏乐器还有工作的时候。
心理理论之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30年前,在大量案例研究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心流”的概念。本书系统阐述了心流理论,进入心流状态的条件,从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阐述如何进入心流状态。对心理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心流》是理解积极心理学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理论素材;对大众读者来说,这更是一本提升幸福感和效率的行动指南。
关于作者
[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
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之一,“心流”理论提出者。前美国心理学会主席马丁•塞利格曼誉之为“世界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军人物”。
契克森米哈赖一直致力于幸福和创造力的研究,提出并发展了“心流”的理论。他曾担任芝加哥大学心理系主任,现任教于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大学。其著作包括《心流》《发现心流》《创造力》等畅销书,对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心流》自1990年出版以来,被翻译成30余种文字,影响了全球千万研究者和读者。
changelog
20190317 Irene init 50mi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