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以案说法|“一事不再理”原则的解读

以案说法|“一事不再理”原则的解读

作者: 得一酱 | 来源:发表于2017-12-30 17:02 被阅读0次

案例:

    当事人A与B公司发生劳动争议纠纷,遂以B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为由,经过劳动仲裁程序后诉至法院。A的劳动争议案件中的诉讼请求,除一般劳动争议案件都会主张的经济补偿金、违法解除的双倍赔偿金以外,还有一项特殊的,是向B公司为主张,支付其报销的款项36000元。法院对该笔款项进行了审理,查明得出,该款项未支付的原因系A提供的报销票据不符合B公司公示的报销财会制度。该劳动争议纠纷经过了一、二审程序,A的报销主张均因上述原因未得到支持。

    在劳动争议案件二审程序生效后,A又以不当得利为名将B公司诉至法院。A主张的款项仍然是报销款项36000元,但其理由是,A 向B公司申请报销该笔款项,但B公司未同意该申请,故B公司属于不当得利,应当予以返还。

解读: 

    法院受理该案后,首先审查了该案是否系违反“一事不再理”原则,属于重复诉讼。根据《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二百四十七条的规定:当事人就已经提起诉讼的事项在诉讼过程中或者裁判生效后再次起诉,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构成重复起诉:(一)后诉与前诉的当事人相同;(二)后诉与前诉的诉讼标的相同;(三)后诉与前诉的诉讼请求相同,或者后诉的诉讼请求实质上否定前诉裁判结果。案例中,A虽然是以不当得利为由起诉,但是其诉请的实质是认为争议的钱款应当由B公司支付给其。但是经过原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该款项B公司有理由拒绝其报销申请。那么A起诉的本意在于否定前诉裁判结果,构成重复诉讼。

    虽然,司法解释第二百四十八条的规定是,“裁判发生法律效力后,发生新的事实,当事人再次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但是,当事人对于特定款项性质的不同解读,是不能认定为“新的事实”。比如案例中,在劳动争议诉讼时,A认为36000元是其作为B公司职员要求支付报销的代垫款项;其后在新的诉讼中,又将自己视为与B公司为平等的民事主体,要求B公司返回不当得利。虽然,A对于该款项做出了不同的解读,但是这并不是因为发生了的新的事实,并且该事实也不是在劳动争议裁判文书发生法律效力之后才产生的。

相关文章

  • 以案说法|“一事不再理”原则的解读

    案例: 当事人A与B公司发生劳动争议纠纷,遂以B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为由,经过劳动仲裁程序后诉至法院。A的劳动...

  • 以案说法解读婚姻风险

    某日,王师傅经人介绍到律所,花一个多小时跟我讲了他们家遇到的麻烦事。 我把情况梳理下:前年,他的儿子王...

  • 如何理解与适用商标法上的“一事不二理”原则

    在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上有一个“一事不再理”原则。民事诉讼法上的“一事不再理”原则规定在《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

  • 以案说法

    案情简介 2017年1月13日,周某某(年满78周岁)在过马路时被王某某驾驶的车辆撞伤,周某某的伤情经相关机构鉴定...

  • 以案说法

    案情简介 2009年,刘明亮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向某元公司购买了本案肇事车辆,购买时,刘明亮与某元公司约定,在刘明亮付...

  • 一事不再理

    公民对司法裁判程序的稳定性预期更重要,还是实体的公平正义更重要?在当前发展阶段的中国司法实践中,似乎通过更加严格的...

  • 以案说法寻真理

    你追东来我寻西, 问君真意在那里。 法律条文写得好, 实行起来不容易。

  • 有理走遍天下

    宇宙是一体的,理象数也是一体的,而对于同一事物,观测者所处位置不同,看到的理象数也不同,所谓“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

  • 企业印章管理及法律风险控制(二)

    以案说法-企业印章管理及法律风险控制思维体系:以案说法,先找案例。因印章引起的案件包括印章真伪、代理行为、法人人格...

  • 以案说法之申冤有道

    冤案自古不绝,甚至不是个例。但,作为非法律人的你可能不知道,你眼里的冤案在我的眼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翻案几率基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案说法|“一事不再理”原则的解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rcn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