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态度》一书,是吴军写给两个女儿的信整理出来的,整本书的内容包括人生哲学、洞察世界、对待金钱、人际关系、有效学习、做人做事六个部分,对女儿在工作、学习、生活给出了指导建议。
先天运气
整本书读起来让我最触动的地方,不是吴军给女儿的各种指导,而是他为女儿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财富,这些先天,是多少人后天所不能及的。他的一个女儿在MIT上大学,当他说说到“我和你们学院院长聊天的时候说到……”“你们学校副校长来家里吃饭的时候……”我内心的触动是极大的,这种耳濡目染的谈话与教育环境,是多少人后天拼命都获得不了了。当然,这些也是吴军通过不断的努力获得的。
吴军的女儿学钢琴想放弃的时候,吴军劝女儿坚持下去,并提到带女儿去听世界级大师演奏时候的事情,说世界大师和普通人弹奏的不同。这是一种眼界,也是一种体验,没见过大师级的演奏,感觉演奏也不过如此,当听过震撼人心的音乐,才能更加体会音乐带来的感动。所以,如果有条件,如果有可能,尽可能的去体验各个领域极致的东西,会和普通的,有天壤之别,带来的创意与感受,也会大相径庭。
图片来自网络日积月累
生活是具体的,都是由一件件事情组成的,如何把细小的事情做好,做到极致,是要学习和练习的,行动、思想、言行都影响着整体的成长与格局。
“态度不同,结果不同,日积月累,差距就显现出来了。”
很多时候大家习惯于做差不多先生,什么事都是差不多就好,而每一个差不多结合起来确实天壤之别。小学成绩差不多就好,别人上了初中的实验班,你在普通班。初中成绩差不多,别人上了更好的学校,你上了一个普通的学校。两步之差,考大学的时候差距便是天壤之别。留意一下身边的例子,有太多因为日积月累的微小差距而被别落下很远的人了。
“当你心平气和地完成每一件细小的工作时,你的位置自然而然会上升。”
长期眼光
“人在选择做什么事、不做什么方面,格局要大。如果开始做一件事,就要尽可能往最好的目标努力,境界要高。所谓境界,你可以理解为目光能看多远。”
眼光拉到高维层次,和在底层打转是完全不同的境界。如果不能把眼光放长远,只专注于眼前的目标,便会错失很多机会。只盯着眼前的东西看,便会进入视觉盲区,看不到眼前利益之外的其他。
其实投资也是,拉长到五年的定投基金,极少有亏损的,而太多的人则是每天盯着当天的得失而不断的操作,不仅仅被扣除了很多手续费,还一直将精力耗费在其中,搞得自己疲惫不堪。于投资来说,事实上和做事是一样的,价值目标才是更有意义的,且能够获益的。
一旦将眼光放开就会发现视野开阔了很多,一些看不清的事实便会清晰的呈现出来。事实上,飞机的视野和高铁的视野,是真的差很多的。而当你步入迷宫,迷茫的时候,站在一个更高维度的视野看,便会轻易的找到出口。
图片来自网络善意
幸福是一种平和喜悦的状态,内心的一种安宁,无关于外界的金钱、人际,当然也被金钱和人际影响着。吴军在说到和大家一起探讨孩子教育成什么样比较好的的时候,大家一致认同:自己有教养,对他人友善,对世界有爱心。
关于幸福,吴军说“能够一心向善懂得感恩,即使生活有些艰难,内心也会感到幸福”。
从霍金斯能量表来看,感恩是一个比较高的频率了,会让人觉得喜悦和感动,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的状态。而且当一个人善良,看到的世界大都是善良的,善于感恩,感动于每个美好的时刻,生命中也是都充满了美好。
保持善意,传递善意,是很高级的人生。不必时时刻刻去计较得失,也不必管别人回馈回来的是什么,你只需做自己想做的,传递自己的善意就好了,要知道,给予,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图片来自网络接受现实,才能更好
“做任何事情,谁都不是天生就能做好,做不好事情被人嘲笑是难免的。不能指望别人永远给你留情面,只有自己把事做好,才是为自己保留情面唯一可行的办法。”
吴军在说到贫穷,要接受自身的状态,不要太过在意别人的评判时说到了这段话。读到这段话的时候,对近段时间的行为和焦虑突然有了一种明悟。习惯于把事情做好,也有些完美主义,也习惯于优秀,并将这种优越感引入到了所有的领域。
人非圣贤,并非想做什么都会做的特别好,而我似乎一直不擅长做学术,也一直做的不好,所以不愿意去写论文,因为这不能给我带来愉悦感,并且不在我的舒适区,所以我倾向于逃避、不甘心,又想着把这件事做好,整个人处于矛盾和焦虑状态,实际上是得不偿失的。
接受自己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做起来是有些难度的,而一旦接受了自己的弱点与不完美,就会处于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也会变得原来越好。
接受自己的非全能,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不擅长,在能力范围内,尽力而为就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