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意义是什么?我想大部分读书的人读书都是为了获取知识,帮助自己成长为更好的自己。让自己更加智慧,在书中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它是迷茫时期的一盏明灯,帮助自己找到人生之路。可是,读书不能死读,读过就忘,完全只是消遣,那么读书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仅仅是过过眼瘾罢了。把读到的知识转为成能力才是读书的真正意义。
曾几何时,我也读过不少的书,但每每回想起来,都只是些零星的片段。读过就忘,实在惭愧。有些天才可以过目不忘,读过就牢牢记到心里。我心中总是很羡慕。于是我也模仿他们的读书方法却不能奏效。直到我读到了这本书——《实用性阅读指南》。
《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是日本作家大岩俊之所著。大岩俊之是一位研讨会培训指导讲师。在成为讲师之前,大岩俊之一直想要独立创业。他发现“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的观点后,一年之内阅读了300本以上的书。可是无论他怎么拼命读书,还是记不住,读过既忘。后来大岩俊之参加各种读书讨论会,不断研究尝试,终于找到了适合普通人的读书方法。写就了这本《实用性阅读指南》,帮助普通人有效率的读书,将书中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
让读书更有效率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为了消遣,还是为了获得知识。读书之前先确定读书的目的。带着目的去读书,比无谓的胡乱读书更有效率。读一本书之前学会阅读一本书的序言,目录,后记,作者简介等可以快速了解一本书的概要。这个方法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也有提到。前言部分往往包含了总结这本书的信息。观看目录可以简要了解一本书的大致内容。后记是作者的写作这本书的经历。其实买书的时候,看这三个部分都可以知道自身对这本书是否感兴趣了。读书之时,最好不要跟自己死磕,读不懂的地方跳过就好,只要不影响整体阅读并不需要做到全部理解。这样可以节约时间,长时间限于读不懂的地方会让自己对一本书失去兴趣。
要更有效率的读书,可以尝试多读。手中不必只是读一本书,可以选择不同的书籍同时阅读。有意识的输出,多次阅读不同书籍,这样一来头脑也不断转换思考,反而对书本的印象更深了! 同时记住以输出为目的地读书会加深印象!多写才能写得更好。
采用不同的笔来做笔记,加深印象。钱钟书先生是一位很有智慧的学者,知识面广泛,很爱读书。有些书上都难以找到的知识,只要问他,他都能答出来。有人说他记忆好。其实只是因为他会做笔记。杨绛先生就曾说,钱老爱手抄笔记,自然知识过目不忘了。可见做笔记的重要性。
实用性阅读指南喜欢的内容要学会摘抄,但控制行数,一般在4到5处即可,同时书中的内容获得的灵感也要记下来!
思维导图是目前提升逻辑思考能力的好方法。制作一本书的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有效记忆一本书,提高输出能力,而且当你遗忘这本书时,可以迅速的通过思维导图想起来。以上几种方法综合运用,一定可以有效率的读完一本书。
学会使用便签。将值得贴便签的地方贴上便签,并用不同颜色便签表示。其实还有一个更有效的办法。大岩俊之也在书中讲述过了就是学会制作一本书的思维导图。
牢记一本书的内容
根据艾宾斯曲线,人的遗忘速度是惊人的。读过的东西总是会忘记。那要如何才能有效记忆呢?因为读一本书并不要求需要记住全部内容。事实上,一本书中重要的内容只占20%,不重要的内容是89%。学会丢掉不重要的内容,并牢记重要的内容就好,并且反复阅读,加深记忆。我们读一本书很少会去读第二遍,多读几遍自然不容易遗忘。
一本书反复读上两三遍,你会记忆更加准确 只需要反复读那些适合自己的好书也不要紧
除了多读几遍,你还可以选择整理成故事来记忆,创建形象,联系记忆,便利贴记忆等等。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加强记忆。
带着感情阅读。读书时产生的共情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记忆一本书。边读书边调动情感,将自己喜怒哀乐都变现出来,做好情绪调动。
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的第一步——付诸实践
知识,只有付诸实践才能发挥效果。书中提到的成功案例,成功的方法如果不运用,读了也是白读。书中提到一个好方法,如果怕自己懒于行动,不如把行动告知他人。由他人监督,往往可以达到即刻行动的目的。从书本上设定目标,明确自己现在的位置,先选取易达到的目标,一步一步的实现。
明确现在的位置和目标之间的距离,如果想要弥补,需要先做什么。把要做的写下来,从所写的项目中选出来,阶梯式的完成。学会取舍,紧急的事情先做,不紧急的事情后做。
最后付诸行动。这是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给自己安排时间,同时督促自己,一定要按时完成。往往片刻的放松就会功亏一篑。所以今天规定了要做的事,就一定要做。
要做到以上三点其实一点都不难,如果能将这三点牢记心中,并且一丝不苟的完成。那我们就掌握了阅读精髓,当你读了很多书后,一定会发现自己也记住了不少,同时阅读也在悄悄改变你的生活了。《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很薄,书中的语言浅显易懂,对于初次阅读或是有不良阅读习惯的人而言,绝对是一本值得入手的书。它是打开你阅读的第一扇门,帮助你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更好的做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