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老讲一麦当劳餐厅卖早餐的故事,说一顾客在中午要买早餐,店员和经理原先都不同意,顾客掏出枪强迫他们卖,他们只能卖了!
这是一朋友对我转述的,他说到这里,我立即说,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他说曾老可以解决。
一、抓住问题
我让朋友继续讲完,看曾老是怎么解决的。曾老说,过几天这位顾客中午又来买早餐,这次曾老接待,他故意去找早餐,找了半天没找到,然后对顾客说"卖完了",顾客就走了,问题也就解决了!
我立即提出,这故事没毛病,但这所谓的“解决”是问题的核心。
我说,这问题根本上就解决不了,我立即向他提出了两个问题:
1、如果顾客继续掏枪怎么办,曾老只是用一个故事来解决这个问题,解决的办法是这位顾客选择走开,把顾客继续掏枪的可能性丢掉了;
2、如果这位顾客改天再来,选择不掏枪的概率是多少,或者换另外一位不讲理的顾客再来,你假装卖完真能解决问题吗?
他说我是在鸡蛋里挑骨头,然后把视频转发到群里。
二、简说故事
我看完整个视频,大致的内容我再转述如下。
美国一麦当劳餐厅,规定中午不卖早餐,中午有位顾客来买早餐,店员说现在时间已过,只供应午餐。
顾客说,我不管你们的规定,我就是要买早餐,因为我特别喜欢你们的早餐。
店员向经理请示怎么办,经理说,按规定不卖早餐给他,店员照办。
只见顾客从拉链里掏出一把手枪,我就是要买早餐。
店员很紧张,问经理怎么办?经理说,卖给他了,还能怎么办!
店铺老板问曾老,中国人怎么解决这问题,曾老说中国从来不发生这种的事情,不信我示范给你看。
曾老让这位麦当劳小姐(店员)走开,让他来接待,这位顾客又来了,说我要买早餐。曾老说没问题——中国人不会那么傻,一定会说没问题,然后东看西看,糟糕卖完了,这顾客就走了。
三、故事思维
曾老的故事想表达的是,规定只对好人有用,对坏人没用,对坏人可以使用不按规定的方法,使用阳奉阴违的方法和态度,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这故事从很浅的角度看,确实没有问题,它的潜在逻辑是,改变一下沟通的态度和方法,顾客掏枪的概率就会减少,少到问题可以解决。
注意我说的这句“少到问题可以解决”,就是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因为这种概率是多少只有上帝才知道。
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视频里那么多人笑,说明这些观众是赞同的 ,我相信很多看过这个视频的人也是赞同的。
对此,我想了又想,我得出的答案是,故事本身就有说服力,这是深埋在我们基因里的说服力。
四、广告产品
我想,破除故事思维的一个最有效的办法,还是故事思维。
在过去一段时间,我们身边很多老人花了重金买了很多保健品——所谓的广告产品,这些商家常用的办法还是故事思维,你看这张阿姨吃了7天头就不痛了,这李大哥擦了两个礼拜脚也不痛了。
作为子女的我们,对父母的这种行为毫无办法可言!换句话说,张阿姨吃了7天保健品,她的头就不痛了,在这个故事里,意味着换李大爷吃,不再头痛的概率将会很大,大到将近100%——请注意我前面说的这句“少到问题可以解决”,其实道理是相通的。
当然,这两个故事的区别是,曾老的故事是真实的,广告产品的故事假的可能性更大,我只是借用它来说明,在故事思维里面,人们想当然以为概率要么是0%,要么是100%,这种偏见是存在于我们深藏的基因里的——跟着感觉走。
五、淘金式思维
《学会提问》是一本烧脑的,传授批判性提问技巧的书,有两种思维方式:
1、海绵式思维,像海绵吸水那样——建议大家不要这样吸收知识;
2、淘金式思维,像在金矿里淘金子那样;
在当今这个知识恐慌的年代,我们应该使用批判性思维,对知识像淘金那样地学习并吸收,淘金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相信和忽略,要做出决定和取舍——带态度、问题去读书,这是淘金式思维的主张。
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知识的迁移,而知识的迁移需要逻辑、科学和概率,我所害怕的是,人们真的相信他可以解决顾客掏枪的问题。
下面我就用批评性思维来还原曾老的论证。
先说论证公式:论证= 理由 + 结论 。
这故事的理由是:改变一下沟通的态度和方法,也就是假装找半天,然后说卖完了。
这故事的结论是:顾客就会选择离开,而不是选择掏枪。
我想,如果把这个故事转换成这样的论证,不会有多少人相信论证是正确的。所以,我认为这论证是失效的,碰到掏枪的人,你这点改变真的改变不了什么。
我这里想说的是,我们的大脑被故事思维严重地锁死,缺乏逻辑和批判的淘金式思维,也就是思维里少了一顶逻辑的帽子,科学的帽子,概率的帽子!因为科学的论证,比故事思维具有更高一层级的说服力。
最后,我对这个故事再提两个问题:1、顾客掏枪问题真的需要解决吗?2、我们是不是在解决不必要解决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