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控在家,和同事聊天,她疲惫至极。封控在家,她要负责老大网课,老二捣乱,自己还要上网课,一日三餐,卫生家务,猪队友老公则是借口要好好休息,彻底躺平。她苦恼不已,真的是不知道工作与生活如何兼顾了?
我比她好很多。
初一的孩子学习上课都是自己负责。我的教学任务比较重,我和孩子几乎同步上下课。一日三餐,我做饭她洗碗,我拖地时,她负责和洗衣机配合洗衣服搭衣服,其他打扫卫生事宜是她晚上写作业时我自己搞定的。毕竟除了学习还要保证她的睡眠。
我在居家办公期间“感觉良好”,没有通勤的压力,没有打卡的紧迫,免去两点一线间的往返奔波,素面朝天开工干活。也免去了起早贪黑接送孩子的辛苦奔波,更删除了天不亮按时叫娃起床的暴躁。
很多同事和朋友,感觉糟糕:工作与生活没有了界限,既不能专心工作,也无法安心放松。我觉得吧,不要把工作和生活融为一体,自己搞好分界,稍微有点仪式感,好好工作,好好做自己。
根据工作要求,安排好时间,最好切换空间。孩子在书房上课,我在主卧——我俩离得尽可能远,避免干涉,也避免噪音。提前十分钟进入工作位,手边是装满水的保温杯,打开准备好的教学资料,准备好钉钉……基本这一上午或下午,除了卫生间,基本就在这个卧室书桌周围活动。下课了,也运动几分钟。孩子也是如此,课间在客厅跳跳绳,或在蹦床上蹦哒蹦哒。
下课了,我俩一起厨房做饭,一起吃饭看新闻,睡前一起洗漱,说点有趣的事,偶尔出去走走,加上早起做核酸,这是我们共同活动的时间。偶尔我晚上跳个操做个运动,她也来参乎一下,乐呵乐呵。或者我晚上散步回来,给埋头苦干的娃买点吃的,也能让她乐开花。
是的,就是这么分明,二个忙人,各自最好自己的工作。区分好自己的“上下班”时间。
很多人说,空间小了、居家久了,容易焦虑,经常在“躺平”和“支棱”之间做“仰卧起坐”,还有点抑郁。
我觉得吧,居家办公时有点仪式感,自觉主动地划分工作与生活的边界,如准时起床,穿戴整齐,找到一个尽量安静的地方作为工作区,清晰区分上班和下班等,提高专注度、减少干扰项,才能最终找到自洽、“宅”出高效。
工作的归工作,生活的归生活,既要区分开,也要兼顾好,更重要的是要相辅相成。其实,不仅是居家办公,哪怕是在平时,工作与生活也如同跷跷板,总是在寻找最佳平衡点。毕竟,我们不可能如科幻电视剧中那样,把工作与生活的记忆截然切割两断。也只有找到了这样的平衡点,才能让工作与生活都有自己的节奏,实现生活与工作的兼容。
看到过一句话:当工作,则工作,心无着于生活;当生活,则生活,心无着于工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