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当下,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铺开之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程的生长点以其日益凸显的育人价值备受人们关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质体现为:一、立足学生的直接经验 ;二、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在第二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潜力中,笔者提到,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结构性突破,综合实践活动以崭新的操作理念重塑了课程、教学与学习的内涵,在超越传统的教育模式、构建体现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方面彰显出巨大的潜力——一、重建课程观,弥合个体与课程的断裂;二、重建教学观,弥合个体与教学的断裂,三、重建学习观,弥合个体智力与人格发展的断裂。
关于综合实践的相关问题中,笔者提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汲取时代精神的精华,对当前课程范式的转换、教学范式的转型、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由于课程实施的复杂性,其潜力的发挥仍受到种种限制,因此这一课程在实践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流于技术的操作,缺乏整体的规划。许多学校受功利的驱使,把综合实践课程变成浮华外在的装饰,只追求学生通过文献查阅堆积成果。而由于教师缺乏对这些深层意义的思考,综合实践活动难以走上正轨。二,与学科课程割裂,缺乏探究的深度。许多学校一旦离开传统学科的据点,便告别了固有的知识储备,踏上天花乱坠的务虚之路,活动仅有形式,没有内容,表面轰轰烈烈、丰富多彩,但却缺乏对知识的统整与综合运用。学生没有机会对具体的现场经验和抽象的知识进行重组和构建,学习何以发生?探究成为浮泛和缺乏深度的行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因此衰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习科目不是各负其责的关系,对待两者要做整体关注,不能将其简单对立,唯有将传统学科的据点垒得更加结实,活动的开展才会更扎实,更富有深度。三,以事实研究为目标,缺乏价值的关照。许多学校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仅限于寻求“是什么”的“纯事实”研究,不考虑活动“应该怎么”开展,放弃对课程的价值关照。纯事实的研究一方面将学生引入发现科普知识的误区,使活动蜕变为在喧闹背后寻找已有答案的单纯的调查行为。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探究事实和规律,更要关注研究目的,研究过程,研究手段的价值观照和伦理观照,一方面,任何活动的开展都应将探究,体验和想象融为一体,强调学生在事实研究的基础上,挖掘自己的智慧、展现自己的认识、表达自己的创意与遐想。另一方面,在涉及伦理道德的问题上应注意转换研究的视角,使学生有机会直接并处理这些问题,在亲身体验中养成善待自然、善待生命的德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