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营二连【读书感悟】
《使女的故事》读后感——[0628读书感悟]

《使女的故事》读后感——[0628读书感悟]

作者: 2188思维 | 来源:发表于2018-06-28 21:35 被阅读0次

      《使女的故事》是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所著的以女性主义幻想题材小说,被视为乔治·奥威尔《1984》的姐妹篇。去年,由该书改编的剧情类电视剧《使女的故事》独揽五项格莱美大奖,使得此书为更多的人所知。在书中,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以以超凡的想象力描绘了一个令人毛骨茸然的未来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现有的美国政府被国内的原教旨主义信徒中的极端分子所取代,成立了神权统治的基列共和国。在这个国度里,当权者相信只要亦步亦趋地模仿《圣经》里的生活方式,就足以抵抗人类所面临的所有威胁,如社会动乱、道德堕落、环境污染、低生育率等。他们相信一切问题自有上帝安排,只要信奉上帝,按上帝说的办,一切将变的简单轻松。

    在作者所描述的基列国里,女性的地位发生了质的改变。她们被剥脱了财产和工作,生活地位从社会退居到家中,即便是地位最优越的大主教“夫人们”也不例外。女性们被分门别类:夫人、嬷嬷、使女、马大(女仆)、经济太太、荡妇、能够发挥的作用除了采购、烧煮、洗涮、生育、管家、管理使女和提供性服务外别无其他。小说主人公“使女”是一群身份暧昧的女人,她们不用劳动,以清心寡欲的修女形象出现,被专门训练来为上层人物“大主教们”繁衍子嗣。她们的修女服是鲜血一般、象征性与生育的红色。她们被视为“国有资源”,是“长着两条腿的子宫”。她们没有自己的生活,没有自己的真实姓名,原有的属于自己的姓名被抹去,代之以有英文中表示所属关系的介词Of加上她们为之服务的大主教的姓构成(如主人公“奥芙弗雷德”Offred,意思是“弗雷德的”),使她们成了大主教们的附属品。一个使女消失了(没有生出孩子或是别人的什么原因),会有另一个使女替代她,依然用同一个名字。

    小说最让我感到毛骨悚然的地方在于,社会中女性地位的转变不是骤然改变的,是一点点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进行的,而这些小的改变自我们现实的世界里都能找到原形的。那时候纸币不再流通,大多数人都使用信用卡交易。原教旨主义信徒中的极端分子突然闯入国会,杀了总统,军队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在此期间,报纸受到审查,其中一些停业关闭。接着,道路开始设卡,并使用通行证。接着色情场所消失。再往后,女性的银行卡不能使用了,她们卡被冻结了,卡里的钱由丈夫或最近的男性亲属接管。再接着宣布女性不能工作了,所有的女性回归家庭。女性被剥夺了工作权利和个人财产,失去了经济上的独立性,彻底依赖男性。虽然有人上街游行,参加者大部分是女性,听说碰到游行的队伍,军队会有机枪扫射,游行就自动解散。再后来,就宣布所有的二次婚姻都是非法的,必须解散。孩子被夺走,交由没有子女的大主教们抚养,有生育能力的女性被送往感化中心,接受洗脑和教育,成为专为生育而存在的使女。成了使女后,她们要永远穿鲜红的使女服,出门时必须两人一组,相互监视。以前熟悉的习以为常的工作、家庭、朋友、自有、娱乐、文字统统都消失了。人变成了行尸走肉般的存在,身体的其他部分都不重要,只要那个梨形的器官可用就行。使女们每日吃的食物受到严格的控制,远离烟、酒、咖啡,为怀孕准备一具最理想的母体。人处在那个情形里,甚至连死亡都不可能。所有能用来自杀的东西她们都接触不到。她们就只能这么活着,痛苦的活着。

    这本小说里描绘的看似荒诞不经,却不无真实的未来景象,像是一个预言和警告,提醒我我们文明不只能进步,也可能会倒退。它为整个人类敲响警钟,促使我们对世界各国宗教狂热分子所隐含的危险保持高度警觉,避免使人类误入歧途。

    《使女的故事》读后感——[0628读书感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使女的故事》读后感——[0628读书感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rgn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