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远山专题推文存文库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作者: 乔木晨曦 | 来源:发表于2023-10-31 01:03 被阅读0次

    《红楼梦》这部古典文学巅峰之作,自问世以来便一直引人深思。简书里,就见到有很多简友在精读,在反复读,《红楼梦》也确实是一本值得读一辈子的书。9月份时,我就想开始读《红楼梦》,一个星期读一回,估计得读一年多。一个多月过去了,我终于读完了第一回。

    在第一回中,甄士隐有一天在书房读书读困了,爬在书桌上小憩,朦朦胧胧中梦到了一僧一道,跟着他们走了一路。不知不觉,与道人竟过一大石牌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太虚幻境”,两边又有一副对联,道是: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是这副对联第一次在书中出现,在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还出现过。

    这副对联的直白的意思是,当你把真实的东西当作虚幻的东西来看的时候,那虚假的东西它甚至比真实的东西显得更真实;把不存在的东西说成是存在的东西时,那捏造的事实甚至比存在的事实更显得真实。反过来也是如此。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犹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作者在开篇第一回就给全书定好了基调。

    “太虚幻境”本身就是一个虚假的存在,里面的人也肯定是虚构出来的。将真事隐去,借“假”雨村之口,细说一段红尘中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故事。虽然看似“满纸荒唐言”,却也是作者“一把辛酸泪”费尽心思而写出来的。谁说都是虚的假的呢,“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书中有真有假,有虚有实,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很多红学者们也总想从那些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中把真实的拧出来,谈何容易!贾宝玉和甄宝玉,到底哪个是真,哪个是假,那件事是真,那件事是假?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不是生活的全部真实反映,为了呈现自己的主题,总是会有增有减,有突出有弱化。我们拿着相机咔擦一声,为什么同样的相机同样的景色,却有人拍得好看有人拍得不咋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个人的学识、认知、思想各不相同,看问题的角度、深浅亦不同,谁又能说的清谁看到的才是真实的呢?

    这副对联犹如一把钥匙,可以解开一些小说中真假之谜,也可以启迪我们对人生的一些思考。

    书中之事有真有假,有虚有实,世间之事,我们周围之事,就算你亲眼所见、亲耳所闻,难道就全是真实的吗?凡事不必太在意,认真你就输了,有些事情你没必要较真,你当作至理的东西在别人眼中一文不值,同样别人眼中价值连城的东西对你来说或许就是个鸡肋。

    在这个壮丽的文学画卷中,角色们如同生活中的我们一样,时而伪装自己,时而流露真实情感。

    贾母以智慧和善意闻名,但她也有时候在众人面前伪装得圆滑矫揉。她的伪装背后是为了家族的尊严,以及她深藏的情感。在这副对联中,她时而“假作真时真亦假”,她以伪装来应对社交压力,但也有着真实的情感,这使得她的角色更加复杂和深刻。

    贾宝玉是一个充满情感和感性的人。他时而放荡不羁,时而深陷痛苦。他的感情起伏如潮,有时候将自己伪装成冷酷的人,以掩饰内心的脆弱。这个对联可以用来解读他的内心挣扎,他的“无为有处有还无”生活方式,常使他在追求真实情感和社会期望之间游移不定。

    书中的一系列事件都承载着生活的变幻和无常,人物的命运起伏不定,有时成功,有时失败,这就是“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幅对联激发我们深思:人生是否也是如此?我们是否在日常生活中也时而伪装,时而追求真实?我们是否时刻都能坚守真实自己,还是在社交压力下不得不隐藏内心的情感?

    《红楼梦》中的这副对联不仅仅是对小说的注解,也是对人生的一种哲学思考。它提醒我们珍惜真实情感,同时也理解生活的变幻和无常。无论我们在何时何地,这对联都在引导我们读懂小说,更深刻地读懂人生。它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反思伪装与真实,虚幻与现实,最终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rji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