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双11又过完了,清空了购物车,你的手还在吗?手在不在不要紧,至少命在。而四川泸州的王先生,因为妻子要过”双11“,自己差点想不开连命都没了。想想真是让人唏嘘。
101话题讨论:双11过完了,手还在吗?购物本无罪,但是盲目地不理性不节制地购物,就真的是一种病了。在网络购物如此发达的今天,花钱比易如反掌还容易,掌都不用反,只用动动手指钱可能就花没了。所以剖析自己的购物动机和心理,理性对待每一笔购物支出,理清哪些钱该花,哪些不该花,是看好钱包看好手的不二法宝。
01、了解自己的消费需求是否必须
如果你是单身,那么自己的吃、住、行、通讯是第一位的,穿就要根据自己风格和收入水平来定需求,接着就是交往需要和自我投资的开销。
如果你是一个负责一家人生活开销的”掌柜的“,那么,你的消费需求就要复杂得多,你一定要在心里每个月甚至每年都要给一家子的吃穿用度排个计划:各种负债如房贷车贷等,是第一位的,因为到点就要还钱;然后是一家人的生活费,包括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有物业费、水电费等等;接着是一家人当季需添置的衣物,有几个人就要考虑几份;还有就是孩子们的教育开支;最后是可能的机动开支,比如医疗费、保险费、游玩费等等。
了解自己的需求后,逐一关注这些需求是否必须。
如果是必须,那没办法,说明这钱必须花,比如家里的水电费、孩子的教育开支、自己学习要看的书等等;
而如果不是必须,比如过多的衣服,不必要的物品等,即便很吸引人,如果不是必须,也没必要费钱去买,毕竟钱花了要不回来不说,买个用处不大的东西回来占地方,就真是花钱买鸡肋;
除了”是“和”不是“外,其实很多时候买东西,是觉得可能有用。这是一个很大的需求陷阱,觉得这东西在搞活动,而我可能有用。这个时候一定要清楚想想,到底有多大可能会用到?你买回来的收藏成本有多高?一般可买可不买的,主张不买;可现在买也可以后买的,主要以后再说,说不定以后有更高级的了,你那时都不想再买这玩意儿了。
02、了解自己的消费心理是否理性
一般硬核的需求,不怎么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因为反正都是必须要花的;但是在牵扯到消费品、奢侈品、衣物时,每个人的消费心理是大不相同的。大概有以下几种:
报复心理。我的一个闺蜜曾经跟我说,她是购物狂人,看见想要的就想买,注意,是想的,不管是不是需要的,反正想要,就要买。她说因为小时候家里人重男轻女,甚至逢年过节,也都是给哥哥弟弟添新衣服,而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孩,她享受的只有父母的白眼和嫌弃。所以长大工作后,自己挣的钱几乎全用来买衣服,按她说的是要把以前的全补回来。这应该叫报复性消费吧,据我所知这种的还有很多,比如因为夫妻关系不和,开始疯狂购物,来向对方施压。
空虚心理。有人靠购物刷存在感,这种也很难理解,心理空虚了就购物,那钱包空了不是更空虚吗?可能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像力吧,这种心理我也不知道怎么破。大概跟有些人难过了就会狂吃东西是一个道理吧。其实物质能满足的欢愉是极短暂的,反而挥霍后的空虚更空虚。
占便宜心理。我个人体验,这种心理很要命。每次逛某宝聚划算或京东秒杀,本来没什么要买的,结果看到”哇,这个便宜好多啊,买!“于是每次逛都有”收获“。事后证明,所有的活动都是商家搞的,如果你正好需要,买个划算,如果是临时起意,那就是”买不完的便宜上不完的当“,不需要的东西,再便宜买回来都是个浪费。上的当多了,总结出来一条经验:遇到刚好需要的就下手,不需要的,白送也不能要,要了回来还得占地方。
囤货心理。反正早晚用得着,趁现在搞活动,多买点没错的。囤货大概都是出于这种想法吧。反正我是在囤货这坑里深待过很久的,应该说到现在都没爬出来,因为孩子都快四岁了,在肚子里时我为她囤的尿布手帕棉柔巾奶瓶什么的,现在还放着。那点钱我存着应该都能生点利息了吧,呵呵。没办法,至今我仍是一枚囤货达人——囤纸巾。个人经验是,快消品可以囤,其他的还是算了吧,不要把家里弄成商家的仓库。
03、尝试理性消费
在各种心理作祟的情况下,要尝试着理性消费。为需要而消费,不夹带任何情感和心理,可以使消费变得简单。
马上要用的,买;
暂时用不到的,延迟购买;
可买可不买的,不买;
提前计划,合理安排,再货比三家,理性购物。常言有道:吃不穷,穿不穷,不会计划才受穷。大抵也是这个意思吧。
双11的包裹陆续送达了,趁手还在,不妨扒拉扒拉,看看自己花值了哪些,又白花了哪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