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但却独自偷偷去面试。
1、
还记得刚准备毕业,求职的时候,经历了无数次面试,包括群面,单面,各种面。其实群面就是用人单位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对一组求职者进行集体面试,求职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围绕同一个主题进行讨论,并且得出自己的结论。用人单位通过观察,记录最终筛选出几个表现出色的进行下一轮面试。
说回群面吧,说白了,要通过面试,就是要让面试官对自己留下深刻印象,记住自己。既不能沉默寡言,也不能过度表现。曾经和几个用人单位的HR和老板聊过这个话题,他们更偏向于那些抓住一个时机或者是最后一个发言的人,因为这样的发言在惯性思维上更加能加深印象。
还记得我去一家公关公司面试,当时也是一个群面,内容是围绕一个企业的公关事件开展额,作为汽车专业的我,对这些企业事件顶多就是刷微博的适合看过一两眼就退出软件的人。听到其他人都是有过相关经历的,一会儿举大企业公关事件例子,一会儿拿出相关法律规定,听得云里雾里的,明显的,我完全插不上话,虽然听不懂,但是基于习惯,还是不停地记录和整理其他人的观点。
20多分钟过去了,我几乎没说一句话。
还剩三分钟的时候,我决定发声:“我很同意这位同学的观点,请允许我再补充两点,在补充前我也把大家的意见整理一下。”
于是,把之前记录整理的其他人的观点列了个一二三,然后从中提炼扩展了两个新角度,算作自己最后也是唯一的一次观点陈述。
发言期间,我能明显感觉到几个面试官的眼睛在发亮,最后成功通过面试的结果也印证了,最后发言,以及这样的处理方式是有一定效果的。
2、
有些人在人际关系中,过于急切地想表现自己,本以为可以通过不断地“刷屏”来获得亮相机会,赢得印象,但或许因为没有逻辑,或许因为文字直白,反而让人产生了反感,遭到拉黑、屏蔽,得不偿失。
这恐怕相当于锻炼身体时的——用力过猛吧。
小时候接触美术,知道在艺术的角度上,有一个词语是“留白”,讲的是故意设置悬念,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和我们说话是一样的,有时候刻意地减少表现内容反而达到更好地表达效果。
填鸭式的讲话,说的信息很多,真正入耳的却很少。
这让我想起奥巴马在向全世界宣布击毙本拉登的时候,他在台上演讲接近尾声时,用严肃的表情正式宣布,本拉登被击毙,然后停顿了2-3秒,眼里露出犀利而坚定的神情。而这2-3秒的停顿,既是对恐怖主义的震慑,也是让全世界看到了美国反对恐怖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这也是“留白”的力量之一。
3、
最近沉迷于TED,喝着浓郁的美式,听着各行各业别人的牛逼,也有各行各业的挫折,其中关于职场上的一个演讲——《被拒100日》里面那位华人,用幽默让人深思,风趣活跃着整个现场,观看完这短短15分钟的视频后,坐在办公桌前的你,或许会坐不住,向往靠窗的地方站一站,好好地看看这座城市。
但是,别人牛逼的认知,别人失败的挫折终归是二手的,而且因为不同的个体,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时间阶段,别人的知识,不一定在你身上同时适用。
只有你自己行动,你才会拥有属于自己的路。
spenser说,别人说的再好,都只是还好,真正的“鸡汤”,都是在发生在行动以后。
好吧,梳理一下。
1、尝试聆听和总结;
2、尝试留白的交际方式;
3、行动起来。
end
作者:广义
懂点策划的南方汉子,写点文字,书写回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