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几个人为了一个梦想,一个共同目标而聚在一起努力,是多么有情怀的一件事。
大一时,部门里的师兄师姐在学习工作之余组了一个team做图书工作室,申报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评了国家级立项,参加校内举办的创新比赛捧回了金奖。他们分享获奖的朋友圈评论底下是清一色赞叹和羡慕。我隔着屏幕也能感觉的到他们的优秀。也许那时我心里就暗暗决定,我大学期间,也要加入一个团队去打比赛。

大二时跟闺蜜聊天时偶然谈到了这个,她也有同样的想法,于是我俩一拍即合,找了两个感觉比较靠谱的师妹,建了一个微信群开始讨论做大创项目。万事开头难,具体要走什么方向,我们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让大家都满意的点子,聚餐倒是聚了好几次。最后在海底捞,我们边涮着毛肚,边讨论出了一个听起来还可以的项目。接下来是一系列的写申报书,找指导老师,线上系统提交,等待审批。两个月后,结果出来了,我们获得了校级的立项,连续一周每天五小时盯着屏幕写计划书的辛苦终于得到了回报,虽然相比起省级、国家级立项我们还是差了那么一些,但这已经能带给我们很大的成就感。
立项之后,我们的群聊就沉寂下来了,没有人知道怎样才能把当初的那个想法落实下来。直到最近中期检查临近,我们得知项目没有结项就不能毕业的消息后才紧张了起来。大家在群里嚷嚷着我们要赶快开始准备中期检查了,显得万分焦急,却没有一个人提出实质性的——要怎么做。有人说她校级还在等通知,现在只有国家级在做,然后大家仿佛松了一口气,群里又是一片沉寂。然而问了老师才得知,这只是一个乌龙,校级的中期检查提交deadline就在下周。
我们提出了构想之后却没付出一点实践,谈何检查呢?我上贴吧一搜,发现类似的处境还不少。楼主提问:下周大创就要中期检查了可是什么都还没开始做要怎么办?楼下一堆人呼应:其实中期检查很水的,随便就能蒙混过关。身边有组队做大创的同学也是,有想法的多,真正付诸实践做出来的少,临近中期检查才做个问卷凑个数。
回到开头获得国家级立项师兄师姐的项目,立项后他们在校内举办过两次线下茶话会和送书活动,公众号也常常更新文章,再后来他们从部门退休了,交集少了,友情淡了,工作室随着时间流逝也不复存在了。
团队是有着共同目标的一群人。在大学期间,团队的目标可能是赢得一场比赛,或者达到某个成就,但这些目标都不够长远而坚定。当尝到了一点甜头,或者当初嚷嚷着的理想被现实照进,大家也就散了。何况大学里的人际关系本来就是脆弱的,为利而聚,为利而散。
也许未来能遇见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组一个真正的team,各司其职,自由地发挥各自的特长,做工作上的好伙伴,生活里的好朋友,让我相信:前路漫漫,有小伙伴在身边就不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