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少勇
佛陀强调“闻思修”,所谓“正闻熏习,思维法义,法随法行”。随法行就是修,得知道法是什么才能修吧!修行必以闻思为前导,把所闻法义,所思法义,作用于心、引导心、调伏心,那一刻就是在修了。
所以,闻思修这是一条线,合起来就是广义的修行。而绝不是像有人说的那样,闻思是闻思,修是修,闻思只是知见,之后还要另起炉灶来修,甚至还要肃清闻思过程中产生的种种文字障碍,这简直是侮辱智商啊!即使佛法的修行要打破什么,要放下什么,也都是在闻思中就已经开始破拆了。佛陀的言教像利剑一样挖我们心头的颠倒执著,绝不是在闻思时候塞进来一堆概念执著,再让我们在修的时候,一个一个扔掉。
所以,学佛从闻思开始,闻思从好好说话、好好思考开始!不要看不起正常的说话逻辑,用颠三倒四的话只能麻痹自己,根本逃不出这个逻辑思维的牢笼,反倒消磨了思维中仅有的一点锋芒。佛陀也是用正常的人类语言,指示给我们修行的道路,好好学习就好了,少动歪脑筋吧。大家想想,心智清醒状态之下,思维都转不过去的弯,都迈不过去的坎,你指望通过感应、通灵、见本尊、念咒语、斗机锋、打哑谜?就差抽大麻、遭雷劈了。
那么现在我们问,如何修行?
我认为,可以通俗地总结成一句话,成体系地、专注地、确定地、反复地,进行理论思维推演。
首先,为什么是“理论思维推演”?以前说过,能修的也只有一个思维的心而已,华山自古一条道!心是行为的驱动,所有的行持,都要作用于心才算数,你炒股票,赔大发了,能算修布施吗?一个性冷淡的人,不行男女之事,能算修梵行吗?节节肢解一个植物人的身体,他没有反应,不生恼乱嗔恨,能算修忍辱吗?
可能有人会说,我心里明白就是做不到,那还是你的理论思维局限在浅表,只是有了一点浅薄的认识,还是没有推演通透,没能影响到你的行动意志之心,或者说,还没能制服懒惰之心,贪著之心,悭吝之心,还是心的问题。
把烦恼愚痴邪见比作一棵大树的话,我们学习无我、学习空观理论,是在挖根。而有些人是在削枝叶,看着很快,在相同时间内,他们都削得只剩下树干了,而我们的树外表看起来还没啥变化。但持久地看,他们到树干就削不动了,树干还会长出新的枝叶。而如果树根挖空了,枝叶再多,也不怕了。所以,道理上明白,很难,一旦明白了,哪怕平时贯彻不下去,浑身臭毛病一时也改不掉,只要有一点明理而生的惭愧心,这一切都是时间问题,此生改不好还有来生,总会慢慢纠正过来,也比那些看起来仙风道骨、浑身静穆的人,强多了。
然后我们再看,为什么说“成体系地”。这是当前最缺乏的。如果没有成体系的理论建构了然于心,不论多么深刻洞见的佛教经典,分分钟让你解读成心灵鸡汤。现在网上讨论佛法很热,低级一点就是扯皮谩骂,好一点的知道读点书,但往往是寻章摘句,为各自的执著找借口,都是浪费口舌。不把佛教的理论体系框架捋清楚,那些佛言祖语就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怎么说怎么是。难怪佛学现在都变成成功学了。这点我深有体会,早年读龙树的《中论颂》,也觉得非常好,也很畅快,可是现在想起来,那时不论读多少遍,根本不理解啊!满脑子装得都是相似法,为什么?体系没有建立,没有打通。体系是一张网,任何一个点拽出来,会把其他所有的东西都引拽出来,这点对观修很重要。没有体系,就等于是总在这张网上揪线头,然后自己去另织一件毛衣。
下面再看“专注地”。不专注不能保证行持的质量,这就需要定力。这种定力包括但不仅限于打坐禅修,打坐不观正见,修外道四禅八定,也是白费。
再往后,“确定地”,就是胜解,就是明理之后的毫不疑虑,这就更难了,现在很多人标榜自己毫不怀疑,不过是缺心眼好骗而已,过来个气功大师表演一下,他也毫不怀疑。所谓胜解,不是实心眼子,得经过反复彻底的怀疑,把所有怀疑的疙瘩都解开,才算胜解。这个是定力的升级,很不容易。
最后“反复地”,就是一个正念接一个正念,反复不停,这就更难了,我们能坚持几分钟观空,中间不被其他念头打断,算不错了。
上面说的这些,其实很不容易做到,但可以作为我们的目标,踏踏实实慢慢干吧,别总问:某某人证空性了没有?或者说,某某大师是实证空性的人,他说的一定不会错……“证”字可不是随便用的。现在动不动就说实修实证的人,可以说是篡改了佛法的修行阶位体系。修行的阶次,先是资粮位,然后是加行位,也就是加功用行、努力的意思,历代祖师大德顶多也就到这里,然后是见道,龙树也才到了这里。很多人把“见道”理解为证见了圣道,其实是误解,见道就是见之道,就是在见上走的道,只有16个刹那,获得见解的提升,见道之后是修道,也就是修行的道路,这时才真正开始修,前面的加行道,都是在为见解的提升做努力,而再往前的资粮道,只不过是为见解的提升积聚资粮而已,例如消除错误见解等等。
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也是能做的,就是成体系地思维。体系,就大乘佛教来说,首先就在龙树、无著、世亲的论里,光读佛经都不成的。明白体系、基本认同之后,艰难的旅程才刚刚开始。怎么做到专注、确定、反复不断?需要让心彻底服帖,这就要调动一切资源,所谓一切资源,就是六度:要用布施对治对“我”的贪心,用持戒对治对被我见牵引的习惯,用忍辱消磨对“我”的感受,用精进对治懈怠,用禅定集中心力摒除我见杂念,用般若智慧照见人法皆空,这些其实也都是在心上用功。
这样用六度去扶持解悟,然后呢,然后就是见道位了,其实修道位也是这些工作,一路直到成佛。当然,说得简单,过程很漫长,但从“人空法空”点破的那一刻起,不管多遥远,都是有限远了。
相关文章
《什么是修行?》
《一切皆空,为何还要修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