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4)

作者: 快乐人生老陈 | 来源:发表于2023-06-05 10:00 被阅读0次

    继续欣赏岑参的边塞诗。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车师:为唐 北庭都护府治所,大约位于今新疆乌鲁木齐东北。

    风吼冰冻,乱石似斗,风割如刀,马毛汗水蒸腾旋即结冰,连砚水也凝结了。然而严寒的气候,恶劣的环境怎能阻挡大军前进的脚步?纵使敌军草黄马肥,物资丰沛,尽管他们严阵以待,狼烟滚滚,丝毫动摇不了我军必胜的信念。

    冰雪风寒都不怕,敌人又能奈我而何?这样的军队必然无人能敌。料想敌军闻风丧胆,一触即溃,我早早在辕门外等候大军凯旋而归,书写胜利的捷报,就行。

    可以想见,当将士们听到岑参饱蘸激情的战前动员令,一定摩拳擦掌热血沸腾,这一仗,焉能不胜!

    读这样的诗章,千年后的我们,也禁不住血脉偾张,毛发竖起。细节描摹,状物刻画,虽不乏夸张、想象和反衬,但无不“奇而入理”,“奇而实确”,真实动人。

    这就是岑参的边塞诗,奇峻壮阔,气势磅礴,有一种风发泉涌撼人心魄的力量。

    这段时间,岑参迸发出了极大的工作热情,情绪高涨,用一篇篇出征宣言鼓舞将士们奋勇杀敌,乘机表达自己对封将军的钦佩之情。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旄(máo)头:星名,二十八宿中的昂星。古人认为它主胡人兴衰。旄头落:为胡人失败之兆。渠黎:汉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尉犁县。金山:阿尔泰山。旄节,古代君王赐给大臣用以标明身份的凭证。剑河:地名,在今新疆境内。沙口:位置不详。亚相:指御史大夫封常清。在汉代御史大夫位置仅次于宰相,故称亚相。

    岑参的很多边塞诗,都能唤起、激发世人披甲出征的壮志和冲动。这首诗的主题内容与上首诗一样,都是为了鼓舞士气,预祝凯旋。但这首侧重描写唐军的声威和壮观悲壮的战争场景,浓墨重笔写出了西征将士气冲霄汉的勇武精神和顶风冒寒的战斗意志。

    全诗以激越雄浑的笔调,生动地描写出戎边将士尤其是封大夫慷慨赴敌、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

    有着丰功伟绩的古人不少,他们虽青史留名,但毕竟成了历史。数风流人物,当看今朝。这风流人物,既指大英雄封常清,也包括所有参战将士,当然我岑参也算一个。有了这样的赞誉,谁能不受鼓舞而豪气顿生,即使喋血沙场,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岑参这时期的作品,始终散发着独特的边塞气息和浓重的英雄主义色彩,情调激越,风格豪放。

    确实,即便与同僚好友聚会畅饮,岑参也常常豪兴勃发,乐观豪迈的情绪感染着在场的所有人。“花楼门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这就是盛唐气息。我想,这绝不是岑参一个人的精神风貌,而是盛唐几代人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

    就这样,岑参凭着前后共计六年两次出塞的真实经历,以好奇的热情和瑰丽的色彩,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在表现塞外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的同时,充满激情地歌颂了边防将士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以及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

    不仅如此,他第二次出塞时的作品,给大唐诗歌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新鲜血液,从而将边塞诗的巅峰,定格在了唐军驰骋帕米尔高原的辉煌之时。

    正当岑参踌躇满志迎接每一个日出,满怀信心等待自己荣光的来临时,意外却比明天先到。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岑参(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rvi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