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们都被灌输读书有多么重要,也从来不曾怀疑读书的好处。但是,此刻,这大半夜的,还真的有点破防了,因为有人说书读的越多,人就会变得越愚蠢。
我是从《孩子,读书是你一辈子的底气》这本书中看到叔本华的言论的。初看书名,本以为是一本针对孩子的劝学之书,其实不然,本书选编了20位古今中外的名家关于读书的散文,涉及到读书的方法、态度和感悟等各个方面。名家们思想不一,各有千秋。旨在引领青少年通过阅读提升自身的品味、情趣、学识,增强对“读书”这件事的辨证认识。
叶圣陶认为把书中的经验化成自身的经验,随时能够“化”才是“开卷有益”的极致。
毛姆认为一本书中唯一重要的是它对你的意义,对于批评家来说 ,它可能还有其他更深刻的意义,但这种二手意义对你的帮助就很小了。
朱光潜认为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能欣赏诗的人决不会觉得人生是一件干枯的东西。
梁晓声则说如今有些青年就愿意沉浸在互联网娱乐的泡沫里,那么就不要抱怨人生没有希望。
而最让人眼前一亮,颇感惊讶的是叔本华的言论,他认为我们读书时,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考,我们只不过是在重复他人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读书越多,思维能力必将逐渐丧失,犹如时常骑马的人其步行能力必定较差一样。读书多,人的脑海就像一块密密麻麻、被不断涂抹的黑板一样杂乱无章。
咋一看,不禁惊出一身冷汗,人人都在说读书的好处,唯有叔本华说读书越多人就越愚蠢。其实,他的意思是说读书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而不是完全被作者牵着鼻子走,尽信书不如无书。只读书而不思考,则浅薄而不生根,就跟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是一个道理。
所以,书不是非读不可,对于成年人,社会这本大书更复杂也更有价值。对于青少年,在缺乏人生阅历的情况下多读书、读好书,对促进个人志向和开拓思维,是有积极影响的。
而且,市面上的书参差不齐,很多作家为贪图名利而写,阅读价值不高,滥读不如不读,此乃切身体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