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现在在大街上随便找一个三四十岁的成年人,跟他聊到:“哆罗罗,哆罗罗,寒风冻死我,明天就盖窝。”他们马上回跟你眉飞色舞地回应。寒号鸟是鸟吧?是!这个回答斩钉截铁,因为,在那个年代,他们小时候接触到的寒号鸟是这个样的:
而且,社会上陆陆续续出现的儿童读物,更让他们笃定寒号鸟就是鸟。瞧,这尖尖的鸟嘴,小鼻孔里流出来的鼻涕,不是鸟是什么?
儿歌中,各种鸟的形象层出不穷,有的甚至色彩艳丽,堪比传说中的凤凰。他们将这种观念毫无保留地通过讲故事传达给自己的孩子们,于是,下一代的人也笃定地认为寒号鸟就是鸟!
二上,要给孩子们讲部编版的一篇课文——《寒号鸟》。提前备课的时候,发现课文中有一幅插图,竟然是这样的:头像松鼠,四肢有尖尖的爪子,长而蓬松的尾巴,伸开四肢,好像还有像蝠鼠一般的薄膜。这简直颠覆了传统认知中的寒号鸟的形象。果然,一开课,就有孩子郑重其事地表达,原本一直以为寒号鸟是鸟儿的观点被颠覆的惊讶。
追溯一下,《寒号鸟》这个故事,最早来自于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卷十五:
五台山有鸟,名寒号虫。四足,有肉翅,不能飞。其粪即五灵脂。当盛暑时,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如雏,遂自鸣曰: “得过且过。”
遇到问题问度娘,搜索之后,我们查阅到这样的资料:
再查图片,原来这才是真正的寒号鸟:
我们给孩子们看图片,看视频,一点一点去刷新他们对寒号鸟的认知,那个朦朦胧胧的鸟儿的形象越来越模糊了。
网络上很多人在猜想,是否因为古代的时候,寒号鸟居住在高高的山崖崖缝,并不被人轻易看到。偶尔可以看到有寒号鸟从崖洞滑翔而过,所以,古人才会认为,它会飞呀,因此称之为鸟。
今天下午放学,遇到一位年龄相仿的家长。她瞪大了眼睛惊喜地告诉我,孩子学过了课文,告诉她寒号鸟的真实面目。身边的儿子笑眯了眼睛,满脸的骄傲。
所以,学习无止境,有些一直流传下来的并不一定是要被坚信的事实。也恳请那些依然在陆续出版儿童读物的大人们,还真正的寒号鸟以正身,让后代们知晓寒号鸟的真实面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