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品质工作者,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常常很苦恼!为什么刚刚和相关部门开过会宣导了,要求了,结果呢?品质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而是隔三差五就会重复发生,搞得精疲力尽,痛苦不堪!每当看到客户投诉,就头皮发麻,焦虑万分。是什么让管理变得如此艰难?是什么让管理者如履薄冰,稍不留神就万劫不复?
理论上,只要理清流程,严格执行,本不应有以上的烦恼与痛苦。可是实际上,这些悲剧却每天都在上演,到底企业管理出了什么问题,让管理者疲于奔命,已然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救火队员?有人说,公司请你,就是为了请你解决问题,如果没有问题,还请你干嘛。真的是这样的吗?会解决问题的人从来都是稀缺资源,可有的人事后解决,而有的人却是在事情还没发生时,就将其解决于无形之中。
之前听过一个关于扁鹊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 "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而做为企业管理者:事后处理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预防,可惜现在大多数的企业事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等到客诉发生了,客户不让出货了才去认真检讨。而往往是即使请来了名气很大的"空降兵",结果于事无补,如果实现事前预防好的话,就不会有出了事之后如果挽救,再控制……
其实我觉得管理不应该存在事后处理。就如前面描述的公司管理者的现状一样。其实很多的问题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事前的控制,才会造成,所以管理分为事前、事中、事后处理,事后处理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预防,能够达到事前预防为最高境界。多数人应该达到事中控制的境界,如果你是事后处理,这是比较失败的管理,而做为一名管理者,该好好反思一下,你是属于那一种类型的?
企业的管理成本中包含了一项品质成本。
品质成本=品质失败成本+品质预防成本+品质检验成本
公司的管理层一般都会比较关注品质失败成本,因为品质失败成本是实实在在可以感受得到的痛,比如客户砍单,异常处理所需人力、场地、报废,巨额罚款等。这些都会列入到管理KPI指标里,定期进行检讨和Review。
预防成本是指有关企业预防不良产品或服务发生的成本,包括计划与管理系统、人员训练、品质管制过程,以及对设计和生产两阶段的注意以减少不良品发生的机率所产生的种种成本。这类成本一般都发生在生产之前,而且这一类成本若发生,往往使故障成本下降。预防成本是质量成本的重要概念。预防成本是指用于预防不合格品与故障等需要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即这些成本是为了使故障成本和鉴定成本保持在最低限度而发生
品质预防成本是很难被管理层重视。因为预防成本的投入与实际可节省的失败成本之间很难简单地联系起来。由于没有充分、可靠的预期收益,因此很难得到领导的重视。这也是为什么都是要等到事后处理,然后事后预防,而不是事前预防。
你是会为事后解决问题的人论功行赏还是为做好事先预防的人拍案叫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