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篇,《庄子》杂篇的第五篇,取篇首寓言二字为篇名。此篇各章各有立意,独立而就。
第一章
说明庄子书中所用的文体,有寓言、重言、卮言,展现出意趣、自由、随性的文字表达方式。
1.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寓言(虚构故事)占十分之九,重言(尊者言语)占十分之七,卮言(自然随意之言)日出新意,与道融和。
2.寓言十九,藉外论之。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
寓言占十分之九,藉由他人论说。亲父不为儿子做媒。亲父称赞他,不如听不是他父亲的人的称赞。
3.非吾罪也,人之罪也。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
非我的过错,人人都有此过错。与自己一致则赞同,不与自己一致则反对。
4.同于己为是之,异于己为非之。
同于自己则认为对,异于自己则就认为错。(寓言,假藉他人之言寄托自己的言论)
5.重言十七,所以已言也,是为耆艾。年先矣,而无经纬本末以期年耆者,是非先也。
重言占十分之七,为中止争辩,采用长者的见解。年纪虽先于他人,而无立身处世之道以期称为长者,是不能算先于他人。
6.人而无以先人,无人道也。人而无人道,是之谓陈人。
为人无才德学识,则没遵从人道。为人不遵从人道,则称为陈腐的人。
7.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所以穷年。
卮言日出新意,与道融和,由此推衍事理,无限演绎。
8.不言则齐,齐与言不齐;言与齐不齐也。故曰:言无言。
不言论,则天地万物齐同,齐同的万物附予(主观的)言论则不能齐同;言论与齐同的万物是不能齐同的。故说:虽有言论却无真言。(勿执著众生言论)
9.言无言,终身言,未尝言;终身不言,未尝不言。
言无真言,虽终身言语,却未曾言语;终身不言,却未尝不是在言语。
(天地大美,而不言语,效法天地,行不言之教)
10.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也而然,有自也而不然。
说可以,自有它的道理,说不可以,也自有它的道理;说对,自有其道理,说不对,也自有其道理。
11.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
为什么对?对有对的道理;为什么不对?不对有不对的道理。
12.恶乎可?可于可;恶乎不可?不可于不可。
为什么可以?可以有可以的道理;为什么不可以?不可以有不可以的道理。
13.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 无物不可。
万物本就有它对的道理,万物本就有它可以的道理。无一物是不对的,无一物是不可以的。(存在即有存在的道理)
14.非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孰得其久!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
若不是卮言日出新意,与道融和,又怎能长久!万物皆是种子,以不同形态相传接。
15.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天均者,天倪也。
首尾衔接如圆环,难以区分它们的次序,此称为天钧(天然均平之理)。天钧也是天倪(自然的分际)。
第二章
写庄子对孔子志向的称赞。
1.庄子谓惠子曰: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始时所是,卒而非之。 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
庄子对惠子说:孔子年已六十,六十年来与时俱化。开始认为对的,到最后又否定。不知现今认为对的,不就是五十九岁时认为不对的。
2.惠子曰:孔子勤志服知也。庄子曰:孔子谢之矣,而其未之尝言也。
惠子说:孔子勤于励志善用才智。庄子说:孔子已谢绝这些,只是他未尝言说此事。
3.孔子云:夫受才乎大本,复灵以生。鸣而当律,言而当法。
孔子言:人禀受才智于天地自然,含藏灵性降生于世。发出的声音合乎乐律,言说的话语合乎法度。
4.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
利义陈列当前,好恶是非的分辩只能使人口服而已。
5.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已乎,已乎!吾且不得及彼乎!
要使人心服,而不敢有违逆,则需确立天下的定规。(庄子说)算了,算了!我还比不上他!
第三章
寓意为,不被外物(利禄荣辱)扰心。
1.曾子再仕而心再化,曰:吾及亲仕,三釜而心乐;后仕,三千锺而不洎,吾心悲。
曾参再次做官,心境起了变化,说:我当年做官奉养双亲,三釜微薄俸禄就心满意足;后再次做官,三千钟丰厚俸禄却不能奉养双亲,我很悲伤。
2.弟子问于仲尼曰:若参者,可谓无所县其罪乎?
弟子问孔子:像曾参这样,可以说无系(束缚)于利禄吧?
3.曰:既已县矣!夫无所县者,可以有哀乎?
孔子说:已有所系!如无所系,哪会出现哀伤?
4.彼视三釜、三千锺 ,如观雀蚊虻相过乎前也。
对待俸禄心无所系的人,看待三釜、三千钟,如同观鸟雀、蚊虻从眼前飞过。(淡泊无碍)
备注:此篇整理于二0二四年 七月读书笔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