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课标中,其中的一个核心素养就是“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要培养学生的这个核心素养,就是要理清真实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
其实我相信每一个老师都知道数学教学要与真实生活联系起来,可真正能做到的有几个呢?我想只是少数教师做了,那为什么我们大多数老师做不到呢?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这背后不仅有客观的原因,还有主观的原因,主观的原因是由于学校的杂事太多,特别是班主任,杂事琐事太多,很多老师觉得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研究、来备课,都是拿起课本直接进教室上,基本也就是按照课本的例题照本宣科,完成任务就行,根本没有考虑课本的内容与真实生活如何地融合在一起。
还有就是我们的评价学生还是以分数为主要的评价标准,虽然一直在提倡不能唯分数论,但是真正实施的时候却又是另一回事,期末考试成绩依然成为最重要的评价标准,也真是这样,教师的目标不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分数上下功夫,在教学上“一针见血、直截了当、开门见山”,主要还是精讲多练,至于什么情境、过程等统统一句带过,直接端出概念、方法、技巧、公式,然后开始解题和训练,更不必说应用于生活了,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喜欢数学。
意识到这个问题,因此现在提出了“数学的眼光”作为核心素养,数学的眼光是无法通过灌输或训练实现,它只有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通过亲自实践、独立思考、一点一点积累才能实现。也就是说让学生在情境中一次次去提炼数学对象、一次次交流与表达,一次次呈现出真实生活与数学的关系,最后凝练出数学的眼光,这也正是我们一线教师要去打破的问题。
网友评论